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青少年性教育
性教育是贯穿于人类一生的观念发展、态度养成、信念坚守以及价值观确认的过程。然而,当下的青少年性教育依旧是传统的性教育模式,基于男女差别的生物本源,通过强调生物性的两性差异,并从男女性器官的差异出发,探讨生理上的性所衍生的相关议题,比如,男女生理发育与成长的不同、心理与社会发展的差异、生殖、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即便是涉及到亲密关系的探讨,其相关论述也只是将性别定位于男女“两性”来探究,立足于“性知识”和“性态度”可以解决“性问题”的观点,缺乏对性别关系以及性别权力结构的探讨和分析。显而易见,时下性教育的开展未能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社会性别特征,以及如何引领青少年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探讨“性”相关议题。要改变如此拘囿于两性的性教育状态,应将社会性别视角引入其中,建立社会性别敏感意识,进而达到性教育的真正目的,满足青少年对性教育的实际需求。
本文针对上述所言中提及的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性教育状态,探讨社会性别视角在性教育开展中的重要性,并就面临的挑战和相应的策略提出基本看法。
1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开展性教育的必然性
在传统的性教育开展当中,性别意识缺失、性别差异二元对立化和以异性恋为中心的性别观念是普遍存在的。而在学校空间中开展的性教育作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是青少年学习社会性别文化、建立性别态度和形成性别行为的重要场所,因此,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的性教育不仅无助于纠正传统的性别偏差,而且可能会更加固化传统的性别偏见。
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和表示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强调性别差异是在社会文化建构中形成的,有文化指定的和文化分配的,并体现权利关系。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的男女不平等的生物决定论的有力挑战,为重新思考和定位性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也是性教育能够有效开展的催化剂。而社会性别视角作为一种认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更有助于获得对人类和自身的新认识。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围绕影响青少年成长的诸多社会关系和因素,如性多数/性少数、性别多元论/性别二元论、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学校、现实/网络、公权力/私权力、公共空间/私人空间、权利/责任等方面所呈现的显性和隐性的性别及其权利关系进行审视,依此开展性教育将有助于青少年能更好地了解和察觉社会是如何建构彼此互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的异同,更有助于消除传统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和迷思,打破不平等的性别秩序,从而达到相互尊重、自由发展和权利平等。
此外,以社会性别视角作为性教育的切入点,将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民主的、相互尊重的和支持个别差异的性教育,且能避免性别偏见与歧视不当的性教育的发生,这样的性教育对性别平等、和谐校园和社会公平的建立无疑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也才是进步的、符合教育本质要求、适应时代多元发展和具有前瞻性的性教育。积极、有效的性教育必然是与青少年在性别上建立的自我认同相互紧扣,体现性主体的能动性,并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性与性别发展。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性别平等的理念,也更有助于我们思考“性”教育到底要教育出什么样的性主体
?发现现实中存在着哪些被规训和被压抑的性主体?他们的真正的性教育需求是什么?以及需要改进的层面有哪些?具体实施的策略是什么?
2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青少年性教育之实践的挑战
从国际视野范围来看,性教育开展的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青少年性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