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人
方志贵
课题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楚汉战争、刘邦开国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等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①讨论楚汉战争中项羽失败与刘邦取胜的原因在。
②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
③通过观察汉纺车图,描述纺车结构以及纺织动作。
④通过阅读《史记》中有关“文景之治”繁荣景象的描写,将设想的当时情景与汉初呈现的残破景象作一番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明确楚汉战争是刘邦和项羽争做皇帝而进行的战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战争。刘邦取胜的根本原因是注意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②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③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通过对休养生息原因的分析和内容的了解,使学生对“休养生息”政策有个完整的概念。通过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西汉初期的政策为经济恢复和发展,为统一国家的巩固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刘邦和项羽在灭秦时是反秦起义的领袖,到楚汉战争时又为争夺政权而厮杀,这一蜕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这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从农民战争推翻秦王朝与争夺皇位战争的不同性质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具、学具
历史地图册、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第一课时

①“楚汉战争”一是要讲清刘邦与项羽已从起义领袖转变为皇权的争夺者;二是通过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的比较,思考项羽由强变弱最后兵败乌江,是否“引乃开亡我也”?分析刘邦由弱变强最终建立西汉的原因,从中获得教益。


②刘邦建立汉朝的时间、都城地点和“汉高祖”的称谓、史称“西汉”等均应交代清楚。讲解“布衣将相之局”,介绍刘邦统治阶级的特色,从而为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埋下伏笔。

①启发学生思考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首先指出汉初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引导学生归纳汉初经济萧条对巩固统治不利,必须恢复和发展生产。
其次指出汉高祖的布衣将相们出身低微,双亲身参加推翻秦王朝的起义,因此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重研究如何避免重蹈的覆辙,大臣陆贾为

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