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讲座黄亚生:印度经济的宏观和微观分析.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印度经济的宏观和微观分析
黄亚生(MIT终身教授)******@
岭南大讲坛讲座
2009-1-17
中国在所有方面都强于印度,除了体制。
体制:职业偏好还是客观事实的结论?---二战后初期能赶上或超过西方经济水平的地区都在东亚,除了两个:朝鲜、中国。
朝鲜vs韩国:1950年代朝鲜的禀赋远超韩国,但韩战后一直落后。
学习韩国:大企业大财团?还是私营主导的经济体制?---中国私营企业占经济规模,大致等同于印度、巴西1970年代末水平;占银行贷款比例,“50年不变”!老同解放初时候比,没意义。同世界各国横向比较,体制严重落后。当然,私营企业发展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中国在公共产品提供上的优势没能保持。1980年代的经济模式其实是以内需为主导,后来逐渐变成以投资为主导(脱离东亚模式),投资占GDP 比例几乎创下世界纪录。
真正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是微观条件---企业和政府行为、体制问题。
印度发展速度:1961-1979:3%左右(“印度速度”)
1980-1990、1991-2003:6%左右
2004-2006:%(“东亚速度”)
2007-2008:%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硬件设施似乎无多大改善。---经济发展的背后有无形的无法量化的因素。
中国的经济增长:%且可持续,22年超过8%;
印度:%,有高速增长但未能持续---2003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是可持续的吗?
一印度的劣势:硬件环境(热带气候,条件受限;公共设施等等)、人口爆炸、恐怖威胁、种性制度、文盲率…….
印度的经济在1960-1970年代倚重农业,受气候影响大。
最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不足---基础教育落后;文盲率高(且文盲标准极低),妇女尤甚(基础教育和妇女劳力也是中国的相对优势和东亚的重要经验)
但是…………为什么居然可以达到8%的经济增长速度?----必定有其他优势;法律和金融体系必然强大到足以克服大部分的天然劣势和外在障碍(一样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民主体制,不一样的经济增长率)
劣势是直观的,优势是隐性无形的。贬斥印度者,有研究过印度经济数据吗?

二印度的优势:金融体制、本土竞争力、管理
印度的软件和制造业在高端强,其问题在于中低端产业的缺失(这恰好是中国的优势),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发展模式。
中国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对消除贫困的效应大于印度。印度政府正在积极改善。
金融优势:1991年金融危机成为改革契机,IMF介入;之后银行私有化、外资进入金融业、政府取消定IPO价、不良贷款管理严格;金融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步,促进经济增长和本土企业革新升级,协助中小企业成长
例:印度Infosys公司:贷款成长;以上市和股票期权作为吸引人才的竞争工具
(远期优势),是人力资本战略的一部分;融资建设培训体系,打造企业形象,吸引人才(市场营销战略)
中国现在对中小企的贷款情况,同后共产主义国家相差无几
职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用微观数据分析
中国自由就业度超过印度(劳动合同法之前)、员工报酬取决于劳动率等方面也领先,但员工培训、市场营销、重视客户、企业管理职业化等方面落后,考虑13项微观管理指标, vs (7最好)
三印度的崛起(

讲座黄亚生:印度经济的宏观和微观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ngzhidaol
  • 文件大小316 KB
  • 时间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