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马东妮).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招远市金岭镇中村完小小学马东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教材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材简析: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是学生对常用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好奇心和积极的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知道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预估侧。
教学准备:自制金箍棒、硬币、刻度尺。
教学过程: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说喜欢孙悟空还对他的金箍棒感兴趣,这一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动画出示变化的金箍棒)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变小了。
生:金箍棒被孙悟空变到了耳朵里。
(评析: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借助动画,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一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1毫米
1、估一估
师:观察得很仔细,大家估计一下被孙悟空变到耳朵里的金箍棒会有多长啊?
生:不到一厘米。
生:差不多一个小格。
(评析:通过估计使学生对毫米有了最初的表象,“不到1厘米”“很短”。)
2、量一量。
师:到底有多长啊。在学具盒里找一找是哪一根啊?
(学生找出后用直尺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你测量的结果?
生:7小格。
生:不到一厘米。
师: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太小了,不到一厘米。用咱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不能准确的表示出它的长度了。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数小格。
(评析:学生在实际测量金箍棒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以前学过的米和厘米不能解决在测量中遇到的新问题了,如何解决新问题,就要寻找新知识,于是毫米的引进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指一指,画一画。
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准确表示出它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师板书,生齐读)用字母mm表示。
师:一毫米有多长呢?
生:一个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马东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8-08-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