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演出在世界的舞台》
浅析斯宾塞的
爱情观
斯宾塞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出生于伦敦。他的主要作品有《牧人日记》、《仙后》及《四首赞美诗》,还有观点偏激的散文作《关于爱尔兰现状的看法》。其中,《牧人日记》是诗人为他的朋友西德尼而作的,由12首牧歌组成,每首以一年中的一个月份为标题并以对话形式出现。诗作表达了对理想中的美丽女子罗瑟琳执着的爱情。诗篇内容丰富多彩,除了爱情还论及当时的宗教和政治问题。《牧人日记》以真切的情意、哀怨的调子和成熟的诗艺成为英语诗歌的里程碑作品,它是体现文艺复兴创新精神的第一部和谐统一的英语诗歌集。《仙后》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斯宾塞《爱情小诗》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的《爱情小诗》(Amoretti, 1595)由89首十四行诗组成。一般认为,这是斯宾塞写给未婚妻伊丽莎白·博伊尔的十四行组诗。《爱情小诗》哲理深刻,耐人寻味,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爱情诗歌。
时间会流逝,但爱情永恒,诗歌永恒,这就是斯宾塞留给后人的思考。
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爱情观
在倡导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诗歌开始以爱情为主题。表现了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爱情观;又率先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的枷锁,将世俗生活中的痛苦和欢乐写入诗歌,使爱情诗在诗歌创作中第一次具有现实主义的内容。
他们赞美人,提倡人的重要。认为人是爱情的主体。
我们演出在世界的舞台
——斯宾塞
我们演出在世界的舞台,
我的爱人悠闲地看戏,
她观赏我演出各种题材,
用不同的形式排谴我不安的情意,
一时的兴会令我欢喜,
于是我戴上了喜剧的假面;
一时我转欢喜为唏嘘,
于是我又把悲剧扮演。
她却用不变的眼睛看我幻变,
不因我喜而喜,不因我悲而悲;
我笑她讥讽,等我泪流满脸,
她却大笑而心肠如冰块,
什么能感动她?哭笑都不是,
那么她非女人,而是顽石。
斯宾塞的爱情观
斯宾塞在他的《爱情小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情观:爱情能超越时间,达到永恒。他认为,爱情是以婚姻为目的和归宿的,婚姻能繁衍后代,使人类的肉体生命得以永远延续,而且人类的后代也可以灵魂不朽,进入天堂。在这两种意义上,爱情都意味着永恒。和诗歌一样,爱情也是战胜时空、使生命常青的强大力量。那么,时间虽然能以死亡的形式摧毁整个世界,但是,人类的爱情永恒,人类的生命与时间同在。
“我们演出在世界的舞台”
什么是世界的舞台?如果说这个舞台是世界的,那么为什么在后面作者接着写道“我的爱人悠闲地看戏,她观赏我演出各种题材”这显然有些矛盾。但我认为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这里的“世界的舞台”根本不是实际上的世界,而是爱人的心里。作者已经把爱人当成了自己的全世界。她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我”的喜怒哀乐。所以尽管“我们演出在世界的舞台”可是“我的”观众只有一个那就是我的爱人。
“一时的兴会令我欢喜,于是我戴上了喜剧的假面;一时我转欢喜为唏嘘,于是我又把悲剧扮演。”这几句真切的体现了作者为爱沉沦。“我”愿为她戴上假面,也愿为她将心情扮演。她虽不是“我”的上帝,但她给了“我”爱情,给了“我”这可以超越时间的永恒。可她却不因我的喜怒哀乐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只是想一般的看客一样冷眼旁观。“她却用不变的眼睛看我幻变,不因我喜而喜,不因我悲而悲”
有时我甚至在想,也许作者爱的根本不是他的情人,而是爱情,一种超乎时间无法控制的信仰而已。
可是这种信仰让作者太痛苦了。“我笑她讥讽,等我泪流满脸,她却大笑而心肠如冰块”情人冷酷的表现让作者的内心深受煎熬。她的态度甚至让作者提出“什么能感动她?”这样的疑问,而后却在万般无奈下,作者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哭笑都不是”这样的回答让人看到未免有些心酸。为了爱付出一切的人都头来却落得丢了自己换来的只是冷漠的心和嘲讽的表情。面对这样的情人作者也只能说“她非女人,而是顽石”。这样的作者不禁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却也是诗的结尾,作者要到了“女人”这个词,改变了一直以来女人在文学中非女巫(夏娃)即圣母的形象。第一次将女性当成一个人性化的个体来对待。者不得不说是一次进步。
我心目中健康的爱情观
我认为健康的爱情观是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付出。在这段爱情中没有人会不平等,没有谁一定要迁就谁。只是两个人共同努力,一同维护和经营这一段爱情。就像舒婷《致橡树》中所写的:“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情不是信仰,不是赖以生存的食量,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不会因为缺少它而变得黯淡无光,也不会因为有了它而变得色彩缤纷。
浅析斯宾塞的爱情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