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证信合作资管业务研究
目录
一、银信合作成就信托资产“五万亿”
二、银证合作创造中小券商资管成长“奇迹”
三、证信代销方兴未艾
四、新形势下的启示与建议
一、银信合作成就信托资产“五万亿”
自2004年起,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不断壮大,至2011年底,。但是,银行理财计划一直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加之分业经营,使客户无法得到银行真正意义的资产管理服务。
然而信托公司却可以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领域投资,且投资方式灵活多样,通过信托,银行理财资金可以全面打开投资范围。同时,对银行而言,也实现了理财资金的独立管理,与银行自营业务实现风险隔离,从而提高了理财业务的投资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为银行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做大中间业务提供了基础。因此,与信托公司合作,优势互补,是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现实选择。
银信合作的实质是“双层信托模式”——银行首先以理财产品为载体,与投资者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在获得投资者委托的基础上,以委托人的角色与信托公司签订资金信托合同,在信托合同中以单一委托人的身份设立信托计划,并最终将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各类资产。
银信第一次深度合作是“打新股”。由于银行理财计划不能“开户”申购新股,但是信托计划可以,于是牛市行情中银行乐于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去“打新股”。在2005年以来的大牛市中,“打新股”产品首次成就了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以中信信托为例,,,增幅400%!
银信第二次深度合作是资产证券化。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始终有巨大的需求:一方面,在信贷规模管控的背景下,银行希望将信贷资产卖出,为新的贷款发放腾出“额度”;另一方面,银行希望卖出部分信贷资产,管理流动性,减少资本占用,满足监管指标。而规模快速增长的银行理财资金,也需要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样的标的。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陷入停滞后,银行再次眷顾信托,借用信托平台,“曲线”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并将这种“产品”卖给自己的理财客户。
2009年下半年,银行信贷规模再次受到较为严格的控制,而银信合作则持续井喷,至2010年7月峰值时,(,%)。
此后,尽管受银监会一系列监管政策影响,银信合作业务规模开始回落,但至2012年6月末,,%。
因此可以说,没有银信理财合作,,银信合作成就了信托资产“五万亿”时代。
图表1:银信合作推动信托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二、银证合作创造中小券商资管成长“奇迹”
银信理财合作叫停,并未阻止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进程,2011年末至2012年初,“银证合作”或“银证信合作”应运而生,即银行将理财资金委托给券商,对接其资产管理计划,再投资于银行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具体说,银行首先委托券商定向管理自己的一部分理财资金,在定向理财的协议签署后,要求券商用这笔资金直接买断银行已经贴现的票据,从而完成票据出表,作为回报,银行向券商支付一定的财务费用。
由于券商不负责销售,也不负责设计
银证信合作资管业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