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
号数
姓名
春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春》选自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
这篇课文语言精湛、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而感受到美的熏陶。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以上原则,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2 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面的积极性,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 ,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描绘春天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唐·杜甫《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导入:
读准字词
读通语句
读出感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朗润
钻出
嫩绿
眨眼
酝酿
鸟巢
宛转
蓑衣
稀疏
抖擞精神
lǎng
zuān
nèn
zhǎ
yùn niàng
cháo
wǎn
suō
shū
sǒu
读准字音
春
盼春
绘春
颂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总体轮廓—局部描绘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1
2~7
8~10
娃娃—新
姑娘—美
青年—力
盼……来……近……
(统领全篇,开启下文)
三个比喻句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山朗润起来了
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朱自清《春》说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