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组织变革管理
章节引例--晁错之死
汉朝集团自刘邦创立,后被其妻吕氏夺取大权,最后被元老周勃拨乱反正,迎接刘氏后人刘恒重掌大权,史称汉文帝。
当刘家、吕家内讧的时候,各子公司的发展却蓬勃向上。当汉文帝坐上CEO的宝座后,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弱总部强地方”的格局,子公司的强大使他们对总公司的政令阳奉阴违。虽然有不少朝臣不断建议削藩,但汉文帝深知时候未到,多次驳回了此类条陈。等到汉景帝继位,总部的势力已经开始有所恢复,但仍不具备削藩的实力。
这时,一个重要人物---晁错出现了。此人学贯儒法,知识渊博,时任CEO高级助理。他做了一番市场调查后,向汉景帝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削藩策》,建议马上削藩。由于汉景帝对大势的把握不足,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任用晁错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上面要削藩,下面的子公司老总肯定不愿意。在子公司里,这些老总就是皇帝,说一不二。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谁愿意把自己的权力白白交上去?所以,发生冲突和矛盾是必然的。
可这时候,作为削藩项目负责人的晁错就认一个死理:不削藩国家就会乱,这些人势力大了迟早都要反。最后说得犹疑不定的汉景帝也同意了。不过这君臣二人却没有想到万一如果这些人真的造反了,他们该怎么办?
由于估计不足,当子公司老总纷纷发难的时候,该项目负责人晁错就只有作为替罪羊,被汉景帝骗到刑场处死,将矛盾暂时缓解下来。
一、什么是组织变革
anizational Change)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理论基础
(1)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认为组织内部的状态和过程应随内部、外部的需要和要求的变化而变化。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和因势制宜。
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权宜应变,对管理模式和手段大胆革新,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提高管理效率。权变理论的精髓在于“变”,关键是管理者能否敏锐地观察到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从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组织变革主要涉及权变理论、复杂性理论、企业再造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我们主要讲述以下两个理论:
(2)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理论认为现有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的,不仅臃肿庞大,而且内部结构繁杂、低效,往往漠视顾客,造成价值链混乱,不能给顾客带来价值增值。企业再造理论认为,必须对这样的组织流程进行再造,使其直接面对顾客,一切为了顾客,满足顾客需要。
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业务流程变革(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也称业务流程再造),其思想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使企业在盈利水平、生产效率、产品开发能力和速度以及顾客满足度等关键指标上有一个巨大的进步,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使企业不仅获得经营业绩上的巨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形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将企业转变成以流程为导向的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改革。
(三)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
社会文化环境: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水平、生活方式、用人理念和人口素质等因素的总称。
如:推迟结婚、单亲家庭、离婚率增高等。
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知识型员工比率增加,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培训、吸引、保留问题。
(四)技术环境的变化
技术环境:指技术装备和应用水平的总称。
1、信息网络化
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基础的信息传递、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模式。
由“现场控制”到“遥控指挥”,由“命令传达”到“资源共享”转变。
2、技术自动化
指由机器设备自动完成作业、几乎不需要人直接干预的一种发展趋势。例:装卸、恶劣条件作业、自动化监控、流水线生产、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四、变革的特点
变革的系统性
一项变革,常常因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通过系统思考,在抓住关键因素变革的同时,进行配套改革才能奏效。
变革的复杂性
由于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变革的难度和风险。
变革的持久性
变革的成果必须贯彻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去,不能中断和夭折。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第七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