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讲绪论
主讲人:高山奎
门,教师的角色是引路人,方向的指引者、旁观者
一、门与课程:引路人与真理持有、灌输者
(一)关于门的西方论述
“要知道,我的孩子,只要你仍钻研数学科学和逻辑艺术,你就属于那在王宫外徘徊寻求门径的人之列。……不过,如果你掌握了物理学,你就已经进入了王宫的前厅;如果你再能掌握自然哲学和神学,你就可以进入内厅,与国王同处一室。这种有学问人的不同级别标志着他们各有不同的完善程度。”
——迈蒙尼德,《迷途指津》(Ⅲ, 第51节)的著名王宫寓言,见《迷途指津》, Shlomo Pines 译,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3,卷2,第51节,页619。
(二)中国传统文化论述:
,而非课程
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张颐、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冯定、张岱年等学术大师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北大哲学系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哲学门》
北京大哲学系2000年创办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的哲学学术刊物《哲学门》,每年出版一卷二册(每册约25万字)。《哲学门》的宗旨,是倡导对哲学问题的原创性研究,注重对当代中国哲学的“批评性”评论。发表范围包括哲学的各个门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东方哲学、宗教哲学、美学、伦理学、科学哲学、逻辑学等领域,追求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还原论文写作务求创见的本意。
课,现代概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与学,真理持有者与知识接受者关系
最优秀的教师和教科书只能服务于有限的目的。最好的二手材料,也只是掌握了关于那一学说的意见、一种传闻、而非那一学说的知识。
实现角色转变,教师从中小学的简单化的灌输、绝对而肤浅的一是一、二是二;转变为面对复杂的、永恒的问题进行思想史梳理和具体分析的评介者。
学生则需拷问已得知识,结合自身经验与生命感悟在教师的导引下读与思。
小卡片
现代大学教育是universal的教育,无所不包的普遍教育,它与学院(college/institute)不同,不是学习一门谋生的技术,而是养成人格。不论是学理科、工科还是文科的,最终都要提升到universal的层次。
在西方,大学和学院是不同的,学院只关注技术训练,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大学则有更高的要求。在中国则把这两者完全混淆起来了,所有的技术学院都“升格”成了大学。反过来,所有的大学都被按照技术学院的工科标准“降格”来进行评估,用同一个量化指标来衡量教学水平。我们在大学里面秉承的仍然是中小学的那一套模式,而我们中小学的模式就是制造标准产品的模式。这种模式有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灌输知识,越多越好;二是规训行为和思想,越刻板越好。以前叫“又红又专”,现在叫“品学兼优”。
但唯一不关心的就是人格的养成。现行的政治思想教育根本不能达成人格养成的目标。在进入到大学学习之前,青少年中小学阶段的人格养成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中国的高中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上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但他们中许多人的观念却已经老化,几乎没有什么可塑性了。西方独立人格的养成一般在18岁就已经完成了,但中国人通常要到30岁。有的人甚至终生建立不起独立人格,什么事情都要别人为他负责,只要有条件,就当“啃老族”。另一方面,虽然心理上不成熟,人情世故却老练得惊人,怎么拉关系,怎么送礼,怎么巴结权势,怎么玩手段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都是一套套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挣大钱、当大官。有不少人在美国留学,发现美国大学生很天真,很直率,有什么说什么;但个人很独立,有自己的主见和生活目标,敢于负责。他们经历了正常的心理发育。中国学生则总像“长不大的老小孩”,从幼儿园起就在老师、家长的指导和示范下学大人腔,压抑了儿童的天性;而一进大学,就表现出这种儿童天性的反弹式的爆发,先玩它一学期再说。有人到毕业也没有从这种儿童情结中摆脱出来。
大卫,不可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