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挑战、新征程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 巩义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贺海霞
1. 2011年颁布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标志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2. 2011年《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德育为先”、学科的育人功能
3. 2012年,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背景
4.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立德树人,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也是设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背景和意义所在。(法治教育的由来)
6. 2016年6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颁布,课程名称改为道德与法治。
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目标定位:
设立中小学法治知识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
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旨在进一步加强法治知识教育,创新法治教育形式,整体提升中小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小形成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养成遵纪守法行为习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实施
1. 完善中小学课程方案。
2. 修订中小学课程标准。进一步丰富充实现行德育课程标准的法治知识内容,强化法治教育要求,形成道德与法治课新标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法治素养”为统领,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明确各学段法治教育的具体目标任务。
3. 编写中小学法治专册教材。小学、初中阶段,在道德与法治课及其他相关学科分散、融合法治知识的基础上,编写法治知识课专册“法治”教材,满足不同学段集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需要。
四、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实施
在编写《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中小学法治专册教材(六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
在其他各学期,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
五、教材编写的依据(1—2年级)
巩义培训1-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