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三资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镇位于**市区北部,与市区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市接壤,西部与**县毗邻,南临**溪。全镇总面积511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316国道、**铁路纵贯境内。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迅猛崛起,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产生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07年以来,我们从实际出发,抓住关键环节,强化“三资”管理,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农村基层滋生腐败的土壤,积极尝试“三个中心”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公有资产监管中心
长期以来,由于镇、村两级公有资产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监督机制,导致部分公有资产流失,不良债务增长,个别地方公有资产被挪用、拖欠、损坏,将公有资产低价承包、变卖、折股等。公有资产流失,不仅经济遭受损失,而且引发群众上访,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为此,我镇通过成立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建立健全公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全面加强和规范镇村两级公有资产管理,增加公有资产管理透明度,不断完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了腐败,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多次就公有资产监管问题在两委会上进行研究。06年底,我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针对镇村公有资产现状,成立了镇公有资产监督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统一协调,由一名副书记及人大主席任副组长,两名党委委员为常务副组长,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07年初,我镇成立了**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配备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对镇、村公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监管小组。同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拔给办公经费近三万元,安排办公室2间,会议室1间。07年3月,人员、经费、场所到位,各项制度上墙,工作职责明确,**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正式开始运作。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加强和规范镇、村公有资产管理的认识,我镇多次在村主干会议、镇干部大会上强调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泛宣传公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监管中心也多次对村级监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依法依规管理公有资产的水平。
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清产核资是公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建章立制。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站所、各村组织人员对所有的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了盘点,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在建工程清查登记表》、《货币资金清查登记表》等各类报表26种,较为全面详细核实帐内帐外资产及其实有价值。对资源性资产特别是林业资源,按林改面积为基数,按照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类登记,并备份合同向监管中心备案,对一些面积,数量有疑义的资源、产权,进行实地丈量、核实、界定。
实事求是,合理处置
摸清家底后,监管中心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审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有和虚有进行界定,指导村、站所做出财务调帐和销帐处置。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处理意见,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意见,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后予以公示,无异议之后,填写集体资产处置审批表,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只有经过这些程序,才能进行资产处置,处置结果张榜公布,并将处置结果报镇监管中心备案,会计服务中心调帐、销帐。镇站所实际价值3000元以上的资产,由镇党政办或相关站所提交公有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经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审核,镇两委会研究确定后,由镇政府或监管中心组织处置,处置结果报财务调帐或销帐,并报镇监管中心备案。实际价值3000元以下的资产,由镇党政办或相关站所提交公有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审核,经镇长审批后,由监管中心或相关站所进行处置,处置结果报财务调帐或销帐,并报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备案。
明晰台帐,管好资产
通过对镇、村两级公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合理处置,各类经济合同的清查、补签后,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呈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及时做出帐务调整,根据资产资源盘点核实处理后的实际情况建立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经济合同台帐,详细登记每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建立管理台帐,各种台帐一式两份,村级存档一份,监管中心存档一份,切实做到帐目清、底子明。在此基础上,我镇对所有村级经济合同进行了清理和规范,特别是对口头合同重新履行了文本手续,并建立经济合同管理台帐。通过清理,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合同3500份,标的额5100多万元,真正做到村级资金来源清楚,依据清晰。
通过对镇村公有资产、资源的监管,有效地杜绝了公
乡镇三资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