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蔺春华
第八讲 90年代的文学创作
一、90年代文学创作概述
决定90年代中的南巡讲话。南巡讲话符合邓的一贯作风,非高头讲章,且很有针对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了“姓社姓资”的问题,这就是他从整个世界格局的现实出发,决定用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
与80年代相比,虽然90年代文学思潮的变化依然来源于社会生活变化的启示,但已不再是社会推动文学,而是文学在拼命地追赶社会,以防被抛弃。文学在纷繁多变的社会中,越来越边缘化、领域化,文学固守自身,成了它的突出的别样的时代姿态。90年代文学思潮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作与理论的共生共荣状态和我国文艺理论探求与世界文艺思潮深入的一体化态势。
(一)90年代文学现象描述
90年代文学出现了以下新现象
——文学“商品化”
90年代,不再是文学本身选择读者,而是读者、市场选择文学。过去文学从未思考过的问题出现了,即文学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生存下去。早在80年代中期经深入、热烈讨论后所否定的文艺商品化,在90年代已变为现实。文学在90年代,似乎只有进入“商品化”才能保有自身,这无疑是90年代文学观念最深刻的变革。
我国文艺理论探求与世界文艺思潮深入的一体化态势。 90年代文学思潮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作与理论的共生共荣状态和我国文艺理论探求与世界文艺思潮深入的一体化态势。
“文化保守主义”
关于人文精神和“文化保守主义”的话题。1994年,就在《上海文学》推出“文化关怀小说”的同时,上海批评界提出了所谓“人文精神”的口号,达显然是针对如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初期物欲高扬、人心浮躁、精神被物化的现实而言的。同时也对文化的商品化、创作中的价值漂移、作品媚俗现象等提出了尖锐批评。
二、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崛起与代表作家作品
“新写实主义小说”在80年代中期开始风行,到90年代仍余音未了。“新写实小说”善于描写琐屑的生活及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突破了“典型环境”的限制,常常淡化以至忽略构成典型环境的一定时代的阶级矛盾、政治冲突和重大事件,而是注目于那些司空见惯的世俗生态,撷取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恒久不变的生命与生活形态。
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是一条河》、《白云苍狗谣》等,方方的《风景》、《白雾》、《落日》、《黑洞》、《这天这年》、《结婚年》、《行云流水》、《桃花灿烂》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四条汉子》、《陡坡》、《连环套》、《两块心》、《力气》、《杀》等,刘震云的《官场》、《塔铺》、《单位》、《一地鸡毛》、《官人》、《新兵连》等,都可视为新写实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