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大观
黄冈:文化与教育 2010-10-18 17:55:52 阅读196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
以下按照年代展示各个朝代的青铜器。
夏代
管流爵夏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敞口弧沿,双翼上展,狭长的器身下设有假腹,上有数圆穿,假腹下接三棱形的足。器身一侧带有管形流,流上有2曲尺状装饰。腹饰简单的乳钉纹、弦纹。
爵和角都是用于饮酒的容器,但爵有流而角的造型则无流而具有若尾的双翼。此器形似角而带有管状的流,属于特殊形式的爵,非常少见。
镶嵌十字纹方钺夏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钺是古代的兵器。此器方形平刃,阑旁有两方孔,似用于皮条捆扎。器物中心有一圆孔,其周围用绿松石镶嵌卉纹六组,纹饰较为特殊。此方钺大而且重,使用不便,还有绿松石作镶嵌,当是仪仗用具。
商代青铜器
戉箙卣商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口横15厘米,
重6750克
卣为容酒器。隆盖高缘,鼓腹下垂,圈足。劲纵向置龙首提梁,提梁饰龙纹。自盖到圈足置棱脊四道。器及盖上饰浮雕大兽面。器体兽面双目特别巨大,手法甚为夸张。盖沿、器颈、圈足上分别饰以不同形态的龙纹和鸟纹。
提粱纵向装置,与一般横向装置不同,利与盖的两侧挑出双角,以增强形体的气势。盖内有铭文“戉箙”两字。
兽面纹尊商
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纪-前13世纪)
这件尊口部侈大,超过肩径,肩部丰圆突起,圈足较低,是商代早中期常见的式样。此尊的肩部有三个牺首,体现了商代中期铸造技术的发展。肩腹部兽面纹精丽工整,结构紧密,兽目及躯体上与方整齐排列的羽状纹饰更见绵密精细的气质。但整个图象仍有强烈的抽象感和神秘感,兽面的主干和地纹没有明显的区别。
X壶商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3世纪)
壶是古代盛放酒的容器,沿用的时间很长,从商代直至汉代或更晚,其造型的变化也极其丰富复杂。这件小口长颈的壶是商代中期盛行的形式,壶肩上有两个穿,可见原来连有活动的提梁。器身有华丽繁密的纹饰,除盖上的卷体龙纹外,壶的肩腹部布满婉转流畅的纹样,极见精美。壶的圈足内有一个X形的铭文,为作器者的氏族徽记,十分难得,是青铜器中发现最早的铭记之一。
镶嵌兽面纹戈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戈是商周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钩兵,是用于钩杀的兵器。其长度根据攻守的需要而不同,所谓“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戈是东周时期才发展起来的,因此留存至今的以戈头部分最多见。这件戈的头部为三角形援,长方形的内部以绿松石镶嵌兽面纹,精丽工致,应当是礼仪中使用的兵器。
兽面纹铙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又称钟或执钟,流行于商晚期。它的形体似铃而大,口部呈凹弧形,器体横截面为阔叶状,两侧角尖锐,底部设中空短柄,可置木段以便手执。根据文献记载,铙是一种军乐,在退军时指示停止击鼓。
青铜器大观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