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言
无锡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2002年,为适应城市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无锡市适时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城市消防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地区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创建“最安全城市”的重要保障,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自1998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对于完善城市消防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抗御火灾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的提高,特别是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对城市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
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城市预防和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建立无锡市消防安全体系,确保消防安全发展目标和措施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创造最安全的人居环境,依据国务院《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新一轮《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和“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由市公安局消防支队、规划院及有关区局等部门联合重新组织编制《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以适应城市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及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创造一个良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城市概况
一、自然条件概况
无锡,别名梁溪,简称锡。位于东经119°33´至120°38´,北纬31°7´至32°2´之间,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一座古城,东接苏州,距上海128公里,西连常州,离南京183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交界,北依长江,与靖江等苏北地区隔江相望。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平均雨日127天,全年无霜期239天,,℃,极端最低气温-℃。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
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现状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资源潜力也相当有限。
二、社会经济概况
1、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工商传统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历代人才辈出。同时,无锡久富经商务工的传统,是我国民族工商业孕育之地,又是现代乡镇企业的摇篮。
2、人口素质较高,科技水平位居前列
无锡每万人中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及科技人才均高于全。2002年,无锡有十一项科技指标获得全省第一。从科技产业状况看,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新产品利税比重以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出口销售额占产品出口销售额占的比重等4项指标,无锡均处于第一,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仅次于苏州,位居第二。
3、日益强劲的经济实力,名列前茅的经济地位
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00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7元,农民年平均纯收入6329元。
4、高速的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的外向型经济
自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八五”%,“九五”%,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较上年增长127%,,较上年增长64%。,较上年增长46%,。开放型经济质量水平也同步提升,2002年全市新批超亿美元项目12个,较上年增长11个,累计达17个。高新技术项目和三产项目增多,电子类项目占引资项目总数的五分之二,增幅达169%,%。
三、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1、根据新一轮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方向为“南拓、北展、东联、西优”。市区形成“1+6”(1个主城区和6个城镇组团)构成的总体结构框架。到2020年,,。6个城镇组团分别是安镇—羊尖组团、东港—锡北组团、鹅湖组团、玉祁—前洲组团、洛社组团、阳山—胡埭组团。
主城区形成“七片一带”的总体布局结构,构筑“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总体框架。
“七片”是:城中、蠡溪、锡东、太湖新城、新区、惠北、锡北7个片区,“一带”是“Z”字型的环太湖、蠡湖的自然山水风光带,是主城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片区以京杭大运河、太湖大道、312国道、沪宁铁路、惠山、五里湖、
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