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与花木兰形象探析.doc《木兰辞》与花木兰形象探析4800字
长期以来,人们无论是对《木兰辞》中作为文艺形象的花木兰,还是对各地民间传说中的真实的花木兰都存在严重的误读,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和民间传说里,花木兰是一个英雄,她的一生是个传奇。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先后出现过多种以花木兰为题材的戏剧、歌舞剧、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
文学作品《木兰辞》以浪漫抒情的华章,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传奇,塑造了一个忠孝智勇的英雄形象,成就了一个不朽的文学经典。《木兰辞》所描写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忠大孝的奇女子。因为担心父亲年迈力衰,不再适合远戍边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从军之后,花木兰出生入死、英勇作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立下赫赫战功,为维护作出了重大贡献,表现出对国家、对君王的赤胆忠心,并得到了君王的嘉奖———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至此,花木兰可谓成全了大伦大礼大节,做到了忠孝两全,其形象高大完美。
更为难得的是,功成名就之后,花木兰并没有贪恋君王所赐予的荣华富贵,而是惦记着家中年迈的父母,希望君王让她回去尽孝。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视富贵如浮云,奉孝义重千金的行为,不仅表现出她大孝的善良本性,更表现了她淡薄功名利禄的高风亮节,从而使她的形象在高大辉煌之上,更多了一层飘逸洒脱的浪漫气质。
当然,历来最为人们所赞叹的还不只是花木兰的大忠大孝,更有她的聪明智慧。花木兰从军多年,同行的战友们居然没有发现她女扮男装的秘密。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长期与一大帮男同志共同征战、共同生活,只要言行举止稍有破绽,就有可能泄露身份秘密,而花木兰却做到了滴水不漏。
以至于当花木兰脱下男装换女装,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这不只是靠细心谨慎就能够做到的,更加需要高超的智慧,才有可能从容应对、全身而退。正是大忠、大孝的品格,大智、大勇的气概,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成就了花木兰的英雄传奇。
不但在各种文艺作品中她是一个浪漫的传奇,在各地不同版本的民间传说里,她也是一个传奇英雄。河北当地传说花木兰曾戍边燕山。所以,在燕山南麓的河北省完县,自古以来都有祭奠木兰的庙宇。那里至今尚存一块元代碑刻,碑文为元朝人达世安的《汉孝烈将军记》:神姓魏,字木兰,亳州人。
汉文帝时,单于侵境,大括天下民以御,神父当行戍。父极痛无男子可代己者。哀叹好久,竟行。神闺中,悯其父老,即洗铅粉,脱梳珥,一变戎服,贯甲胄,趋赴军中。搴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在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论功上首,辞弗受赏,愿归故里,事奉父母。文帝嘉焉,特从其志。
此碑立于1332年,是目前发现的记载木兰事迹的最早的碑刻,常被人们用以作为花木兰真实身份的佐证。《河南通志》载: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载: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
《木兰辞》与花木兰形象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