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咨访关系实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咨访关系的实质
作者:南岛向程|  文章出处: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更新时间:2010-05-20
什么是咨访关系?咨访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一种“职业的、平等的、亲密的、具有治疗功能的”心理帮助关系。这个定义强调,咨访关系首先是一种职业的心理帮助关系——即具有职业性质的、指向求助者心理的人际接触,“职业性”与“平等互信”、“亲密性”、“治疗功能”一并构成心理帮助关系的4个重要特征,也是咨访关系所不可或缺的要件。
职业的心理帮助关系——在这个表述中,我们使用“职业”、“心理”和“帮助”三个词组对咨访关系进行了界定,它表达了三个层重要涵义:
第一,咨访关系是一种有明确目的、规范化的、正式的人际接触,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随意的人际互动,这是“职业”的关键内涵。任何人,无论你是专职的心理医生,还是兼职的心理援助人员,只要以“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等专业帮助者的身份接待求助者,就应该有明确的指向和明确的目的,并遵循必要的职业规范进行正式的面谈,也就是要让自己进入到“职业状态”,理性地考虑“给谁咨询”、“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在怎样的技术条件下进行”等问题,力求避免在不合时宜的场合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非正式沟通。由于是一种职业关系,帮助者就有义务对求助者负责,就有责任一切从来访者的幸福出发,按照咨访关系所规定的原则提供帮助,而不能凭借自己的兴趣和一时热情处理双方的关系。
第二,咨访关系是有特定服务范围的帮助关系,是为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而建立的关系,其工作的范围严格限制在心理层面,而不涉及非心理的、法律的、物质范畴的帮助。因此,向来访者提供经济援助,帮助来访者购物、做家务,实际地与来访者恋爱和保持性关系,或者充当来访者生活意义上的朋友等等,都是超出咨访关系的不恰当行为,其中某些行为还可能严重地侵害来访者的利益,给来访者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但是,这样划定心理咨访的工作边界,并不排斥咨询师在某些特殊情形向来访者提供非心理层面的帮助,譬如,为个别经济十分困难的来访者垫付咨询费等。有必要指出:咨询师要尽量避免向来访者提供非心理范畴的帮助,凡超出心理范畴的帮助行为都与咨询面谈无关,都必须经过谨慎评估确信不会对咨访关系构成不良影响,并且都只能以帮助者个人或私人的名义进行,并让来访者清楚地知道这些行为的性质。
第三,在咨访关系中,咨询师是帮助者,来访者是求助者,因此,帮助行为是以咨询师为起点以来访者为终点的单向行为,而不是双向的可以称为“助人助己”的互助行为。也就是说心理咨询的帮助行为具有“单向性”。与此相对应,求助行为也具有“单向性”特征,与帮助行为方向相反,是由来访者指向咨询师的,即以来访者为起点,以咨询师为终点。这一特征否定了咨询师通过咨访关系为自己获取心理满足的任何企图,并对咨询师的从业动机提出了自我审视的要求。帮助行为的第二项特征是“来访者是自我成长的主体”,咨询师仅仅是个“帮助者”而不是别人生活的“决定者”,咨询师不能代替来访者做出任何决定,更不能以“教化者”或“监护人
”的身份强迫来访者做出改变。咨询面谈的核心任务仅仅在于,充分尊重来访者选择生活的自由,发现来访者自我成长的潜力,创造条件促成来访者的主动改变。
平等的人际关系——就一般意义而言,咨访关系的平等性是指求助者与帮助者双方在人格上始终处于平等

咨访关系实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875747151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1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