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县第一中学( 语文)学科课时教案设计
课题
《老子》二章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高爱华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时
教
学
目
标
《老子》二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
《老子》二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
《老子》二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教学重点
熟读《老子》二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
读懂《老子》二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
教法学法
朗读法、品析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一、课前导学
学生课前预习内容设计
音声相和(hè) 夫(fú)唯不居强(qiǎng )行者有志
B.《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
①成语:有无相生前后相随绝圣弃智见素抱朴以柔克刚小国寡民
②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了解老子其人其书,“阅读指南”之“《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以及“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函谷)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以此作为导入文字,创设情景。
(二)检查学生预习内容。
(三)老子其人其书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
这是一本微妙令人费解的书,文笔极其隐晦,可有许多不同的解释。“道”这个主要概念通常被译为“方法”或“道路”。但是这个概念有点儿含糊其辞,因为《道德经》本身一开始就说:“‘道’,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但是我们可以说,道的大体意思是:“自然”或“自然法则”。
道家认为:人不应该与道作斗争,而应该服从道,按照道来办事。积极追求得到权力或积极寻求行使权力,与其说是不道德的,倒不如说是愚昧无知和徒劳无益的。道是不可消灭的,人们在生活中应力求顺道而行。一个道家的学者会指出水是无限柔软的,它顺地流向最低点,甚至对最弱的力也不加抵制,但是它却是不可毁灭的,而最硬的岩石是最终会被磨掉的。
对个人来说,通常应提倡纯朴和自然,应避免使用暴力,如同避免一切追名逐利的行为一样。人们不应该寻求改造世界,而应该尊敬世界。对政府来说,稍有消极的政策,通常也是最英明的政策。规章繁冗,通过更多的法律或严厉施行旧法律,通常会使事情弄得更糟。高税赋、雄心勃勃的政府计划和发动战争,这一切都是与道教哲学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四)文本内容讲析;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
《老子》二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