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校规校纪,做合格大学生
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洗礼已经遵守了各种各样的校规校纪。但到了大学,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成年人,学校所约束我们的又变得不一样。大学不像初中、高中,约束我们上课要好好听讲,下课时不准要大声喧哗,在学校里不准玩手机,男女生要保持距离等等校规校纪。在大学里,你可以不像在高中时那样拘谨,可以更加开放的去做你想做的事,并没有人去约束你。但大学,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无拘无束,一些新的问题,更深层的校规校纪还是需要我们去遵守。
我的大学,沈阳城市学院,就有着严格要求我们的校规校纪。一个学校的校规校纪能代表着这个学校的管理系统和管理理念。现在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坚信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在学校里遵守如下的校园文明规范:注重人身安全,不去危禁区域;注重爱护草木,不准折花摘果;注重交往得体,不准勾肩搭背;注重文明习惯,不准随地吐痰;注重身体健康,不准酗酒吸烟;注重公共卫生,不乱扔倒垃圾;注重保护景观,不准乱涂乱画;注重爱护公物,不损公共设施;注重个人仪表,不穿奇装异服;注重课堂秩序,不带食品饮料。同时还要遵守学校的社区内部的校规校纪,不要晚回寝室,不要用危险的电子产品,遵义寝室卫生等等规章制度。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规章制度的简历并执行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约束个性,而
是为了维护学生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权益,并为安全提供保障,提高同学们守规守法的自觉性,这才是校规校纪的实际意义。实际上,一个没有纪律和规则的约束的所作所为必须遵纪守规,不要盲目作为,否则必将付出代价。
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准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内容。大学生是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文化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应该在社会公德方面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渐重视,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现状,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心公益活动,开拓进取,勇于奉献,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
地践行社会公德,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
但是,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中,一些不良的社会公德倾向在大学生中悄悄蔓延,形成一股暗流腐蚀着意志脆弱的大学生的心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不够努力,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恶习,甚至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成果;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不注意公共卫生,在教室里、校园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随意刻画桌椅、踩踏墙壁、撕扯图书资料、损坏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
遵守校规校纪,做合格大学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