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回去”与“再也回不去”
摘要:大部分沦为妓女的女性都是迫不得已的,她们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欲望,因而她们是值得同情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乡村进入城市的妓女,她们的心理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面对都市的种种物质诱惑和精神诱惑,她们不愿回去;另一方面,在以金钱为杠杆的都市面前,她们慢慢沉沦,无力自拔,再也回不去。
关键词:妓女,心理,都市,诱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曹禺在《日出》第三幕里提到的那些饥饿着但必须笑着的所谓“人类的渣滓”就是妓女,靠出卖身体来取悦男人的一类女性,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职业”。大部分沦为妓女的女性都是迫不得已的,她们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欲望。比如,老舍《月牙儿》中的“我”与“母亲”因为生活所迫沦落为娼,尤其是“我”,曾经做过种种抗争,但经过了历次的折磨之后还是不得不走上了“妈妈”的路,这样的妓女是值得同情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乡村进入城市的妓女,她们的心里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丁玲的小说《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作为底层妓女的阿英,为生活所迫,来到上海做了妓女。与传统的妓女不同,阿英认为做妓女与拉车、卖粥的活儿没有什么不同,都只是一种挣钱谋生的方式,而且她觉得作为妓女,她不缺吃饭穿衣,更不缺男人,当她笑着站在街上去拉不认识的男人时,她觉得新奇有趣,那她为什么还要嫁人呢?总之,都市满足了阿英的物质欲望、性欲望等种种需求,她的身心已经适应了过度消费的风尘生活,很难再回到传统的家庭生活轨道上,与其说她无力自拔,不如说她不想自拔。
在曹禺的话剧《日出》中,作为高级妓女的陈白露,当年是喜欢太阳的竹均,她怀着“飞”的欲望,离开了家乡,独身来到了上海这个现代大都市。她不但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精神家园,反而永远地“卖”给了这大都市里的大旅馆,再也回不去了:不光是外在的社会环境不允许她回去,更是她所习惯的生活方式桎梏了她,她爱慕虚荣,追求刺激,享受奢侈的物质生活,她已经倦怠于飞翔。总之,陈白露为了生活,逐渐远离曾经天真的自己,虽然她仍然怀念过去的美好生活,但是她再也不是竹均,都市改变了她,她不甘沉沦,但她又无力自拔,她再也回不去了。
为什么阿英不愿回去?为什么陈白露再也回不去?因为她们离开了乡土,来到了都市,面对都市,尤其是上海这个现代大都市,种种诱惑刺激她们产生了种种欲望,让她们不愿回去。
首先是物质的诱惑,对于阿英来说,有“胡豆雪里蕻汤,有青菜,有豆腐”①的三满碗菜的丰盛夜饭;对于陈白露来说,漂亮的衣服,美味的菜肴,高档的旅馆,出门要坐的汽车,玩儿要去的舞厅。当然还有小说里没有提到但确实存在的
“都市的声光化电――工厂里机器的嘈杂,轮船的尖叫……以及银行、证券公司、夜总会等商业、娱乐场所上。”②面对这样光怪陆离给人新奇体验的现代大都市,阿英不愿再回家乡过那种从前曾有过,又曾渴想过的一个安分的乡土社会中妇人的生活,陈白露也不愿再回去,因为她得吃得穿,而且她习惯了吃好的、穿好的……
其次是精神的诱惑,对于阿英来说,做妓女与拉车、卖粥的活儿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种挣钱谋生的方式而已;对于陈白露来说,她和其他人一样爱钱,想法子弄钱,但她没故意害过人,她是
“不愿回去”与“再也回不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