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牧场上的家》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花城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唱歌综合课《牧场上的家》。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民歌,旋律优美,悠长气息的乐句描绘了晴朗辽阔的牧场,甜美温馨的家及人们宽广的胸怀。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匀称,结构为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四个乐句组成。其中有三个乐句材料相同,第二乐句结束后通过音程的五度跳进,引出有对比因素的第三乐句,第四乐句再现第二乐句,将歌曲推向高潮。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及甜美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一、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与学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感受和表达对牧场、对家的热爱情感,使学生乐于歌唱并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听听、想想、动动、创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弱特点,mp,mf等音乐记号的作用,并领略美等的多元音乐文化。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歌唱。
2、通过讨论,培养即兴创编歌词的能力和互相配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连线的作用,将学到的音乐记号用到歌唱练习中。
【教学难点】把握好弱拍的起唱;学习弱起小节的组合。掌握连线的唱法,唱准一音多字的节奏。
二、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我通过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感知音乐,使用示范的手段教唱歌曲和创编歌词等,让学生模仿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我还利用直观教学原则,使用课件、图片等多媒体教具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而学生通过在情境中感知音乐,进一步培养了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理解音乐形象的能力;另外学生在交流音乐感受和讨论创编歌词等形式中也培养了合作能力和创作思维能力。最后,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观点,让学生展示并给予适当的评价,这能为以后的教学和持续的学习热情打下好的基础。总之,以听为基础,唱为中心,动为手段,综合训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突破难点并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初步感知音乐;第二环节,学唱歌曲,是本节课的主要环节;第三环节,拓展创编歌词。
首先通过情境教学法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音乐课上啊。老师带来了一位我的好朋友,他邀请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到他的家乡做客。你们想去吗?”
生作答。
师:“那既然同学们都想去,现在啊请你们坐坐好,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阵悠扬的歌声。但是啊,我们的小伙伴却要求我们完成以下两个小问题才能继续前进,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生作答。
师:“那现在就请认真听清楚老师的两个问题。问题一:我们的小伙伴他的家在哪?那里又都有哪些美景呢? 问题二:这首歌的速度是怎样的?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现在老师的问题也已经提完了,就请同学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
《牧场上的家》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