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短评专题练习
考点一:拟写标题。方法:(①谁干什么②什么怎么样)
考点二:拟写导语。方法:(时间、地点、事件及结果,即①某地某人(某单位)发生了某事②某事发生的怎么样了)
考点三:写新闻短评。
1、方法:写作四步走:标题+概述+评论+小结
2、引述新闻事件要紧扣观点快速“导入”话题,并能为后面的“评论”服务。评论部分要理由充分,可以四选一,也可以四选二,但一定要学会分解。如原因可以分内因、外因;作用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危害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最好有2—3条理由。理由之间有一定逻辑——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等。各条理由之间能用恰当的过渡词。如“一方面…一方面”“首先,其次”,“何况”,“退一步说”“更不必说”等加以联结。总体结构以总——分、总——分——总为宜。先观点后理由。
3、举例分析: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作一篇短评。
《武汉晚报》2009年9月15日报道,“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
(例文一)善意提示牌?不善!
警方在火车站挂出提示牌的行为不妥。警方初衷虽好,但把所有人都当作了为非作歹的“假想敌”,让人看了不舒服,也把初到武汉而不熟悉道路的客人推到了无助的境地。面对火车站治安秩序不好的状况,及时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才是警察的职责所在。
(例文二)应该倡导善行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不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搭理陌生人的问话,为他人提供热情帮助,这类向善的行为彰显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需。警方这一提示反其道而行之,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例文三)善意提示牌的隐喻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隐喻了社会的信任危机和人情冷漠。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政府职能部门本应倡导善行,但武汉警方却挂出如此雷人的提示牌,无疑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在这个信任匮乏、陷阱林立的社会,也许唯有躲避才是免祸之道——这一提示牌背后的社会隐喻,才真正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
分析:三篇例文的结构,我们不难发现,新闻短评要点有三:标题;观点;理由。标题宜直揭主旨,不必花里胡哨,拐弯抹角;观点的陈述要鲜明简短,可有可无的修饰语一概删除;道理的阐述只要写出感悟最深刻、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即可,不必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写作训练:
1、下面是从电视新闻中截取的三个电视画面,请在分析画面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左右的新闻评论。
第一幅画面:西北某地的一个小女孩,把半瓶水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她说:“我要靠它喝整整一天。”
第二幅画面:某大会主席台排桌上,许多瓶水只是被拧开了瓶盖,喝了一小口,主席台上空无一人。
第三幅画面:某饮用水展销会上,玻璃展窗内,一瓶600毫升装的水,标签上醒目地写着:售价198元。
答:__ __
2、(湖南宁乡一中高三2010年下学期九月阶段检测考试)阅读下面的新闻素材,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最近,成都人民南路沿线公交站台新增了一些不锈钢的候车椅,十分漂亮,但这些站台座椅呈弧形,“脚
新闻短评专题练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