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跟卖的这场闹剧
“变味”的亚马逊跟卖和评论机制
众所周知,“跟卖”一直是亚马逊默许的一种运营模式,对于刚起步而又有一定的货源开发和把控能力的卖家来说,跟卖无疑是一个快速起步的策略。因为跟卖,意味着你截获了本来已经卖得很好的那些Listing的流量,流量就意味着生意。但是,在中国的许多“跟卖”其实是销售“高仿”和“恶意压价及刷评”,这对于被跟卖的企业和品牌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跟卖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让消费者获益,提高平台粘性,让跟卖者(经销商)之间形成价格和服务的良性竞争,最终让终端消费者获利。但亚马逊全球开店在中国大力招商之后,许多C类卖家(非经销商)就开始跟卖。他们一方面在未经品牌方授权的情况下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商品,另一方面则可能采取高仿的方式。”“其次,大家都知道buy box对于卖家的重要性,而为获得购物车,虚假购买、刷单好评、杀价等行为屡禁不止。这些东西除了让评价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之外,也带来了大量的虚假数据,恶意的降价让市场趋向于劣币驱逐良币——他们更倾向于高仿,做假货。”这让亚马逊的“跟卖”运营模式变成了一场大的闹剧。
关于Listing的编辑权
今天的这一出闹剧,尽管以listing图片恢复原样勉强画上一个句号,但关于具体是谁“黑”了谁的争论就没有一个定数。有人说,通过GCID上传的listing,理论上说只有创建者有编辑权;但也有人指出listing被“劫持”的案例进行反驳。所谓listing“劫持”,指的是该listing并非由劫持者创建,而是其通过跟卖、备案或者其他“黑科技”手段,获取了listing的编辑权,将之前创立者的listing进行修改符合自己的跟卖要求。
我们该如何去保护我们自建的listing呢?
我们要有自己的品牌。可以是伪品牌也可以是知名的品牌。我们先说伪品牌,注册品牌后最重要的是为此品牌在亚马逊上做备案,这样Listing才能受到亚马逊的保护。除了品牌备案、品牌申请,还要熟悉申诉的流程。申诉流程简单说下,比如,listing做好了以后并有人进来跟卖,那么我们的操作流程应该是怎样的。最简单的做法是从跟卖的那些人里买些货回来,拍照片,把照片提交给亚马逊,让亚马逊去审核,但是这样的操作流程时间会比较久,大概2个月,而且还得说出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除此以外,ount,这可能会是比较卑劣的行为吧,但是用来对付老是来搞跟卖的,想窃取我们成果的可以用下狠的手段。如果我们拿到这些Buyer Account,我们要怎样去弄他们。最简单的是,和那些卖家买货,然后开A to Z Claim,Negative Feedback,其实就把你在作为卖家的时候所遇到的Buyer 投诉用来对付他们。
深圳市乐宝通达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国内货运代理;国际货运代理;从事
亚马逊跟卖的这场闹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