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
1、激励因素
2、保健因素
满意程度的两种因素和四种状态
满意←→不满意
(a)传统观念
满意∣←→∣没有满意
不满意∣←→∣没有不满意
(b)赫兹伯格观点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
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这类因素处理的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的好可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
由于它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激励因素
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
2、工作上的成就感。
3、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
4、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5、职务上的责任感。
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对员工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和提高生产效率。
应采取的激励机制
● 1. 明确收入和绩效密切挂钩,激励员工努
力工作
● 2. 激励制度还应当能起到筛选员工的作用
● 3. 激励方式注重因人而异,短期激励和长
期激励相结合
● 4. 激励体系建设要贯彻两个有利于的原则 既有利于招揽外部人才,也不对公司原
有职工带来负面影响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
自我实现
尊重
社交
安全
生理
工作的挑战性成就
成长责任
晋升褒奖
地位
人际关系公司政策
管理公司的素质
上司的素质工作环境
工作安全
薪金个人生活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马氏理论
赫氏理论
双因素理论的贡献
1、它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采取了某种激励
机制的措施以后并不能一定就带来满意。
2、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
是不一样的。
3、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
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
用一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负面的评价
1、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
表性。
2、赫兹伯格在调查时,问卷的方法和题目
有缺陷。
3、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
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满意并不等于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
4、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
开是不妥的。
双因素理论值得我们借鉴,
但必须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
1、我们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2、当前,中国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工资和奖金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如果运用得当,也表现出显著的激励作用。
3、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
4、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