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六个融入”
摘要: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课题实践研究中做到六个融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农村小学传统文化六个融入
作为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本、民族智慧的精华,世代相传,并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精神内涵,具有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总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一、把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中
一个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学校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本内容。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正如所说的:A、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地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B、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会生活方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学校教育更要肩负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C、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二、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抓住常规课堂教学主阵地,在传授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尽可能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以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语文教材中流淌不息、鲜活生动的传统文化血液。小学各年段教材以多彩形式呈现传统文化,如语文五年级教材中的《天马》,展示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制造技术的杰出。而出自《史记》中的《将相和》、《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晏子使楚》、《西门豹治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忆读书》、《西游记》中的《美猴王》、《长城赞》等都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
2016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重视古诗文学习,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各册最后一个单元集中安排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文蒙》、《笠翁对韵》等,小学语文教材中集中体现传统文化的作品比比皆是。教师只要认真引导挖掘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感受古典名作的艺术魅力,不断增强智慧与圣贤交流,与智者对话,充分感受引导小学生认知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境界和非凡的创造力。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入心入脑地启迪学生智慧,丰富人生感悟体验。小学数学中圆周率、科学课中的四大发明、浮力、民族乐器、名画名作等有趣的艺术作品都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
三、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校园文化中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
农村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 “六个融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