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王石在万科馆讲述“零公里行动”的感受心得。早报世博记者刘行喆图
早报世博记者臧鸣
珠穆朗玛峰,世界之巅,圣洁之地,但近年却因登山者留下的氧气瓶、易拉罐、帐篷等垃圾,也面临着环保危机。为此,一批有识之士坚持在高原气候下让“垃圾不落地”,带走珠峰北坡的垃圾并分类,减少垃圾对珠峰的污染。
他们相信如若珠峰恶劣环境下捡拾垃圾、分类垃圾成为可能,那么,城市居民分类处理垃圾更是举手之劳。
昨天下午,“零公里行动之珠峰行动篇”在世博园万科馆举行。刚刚从珠峰归来的王石等“零公里行动”队员代表与到场嘉宾分享了活动成果和感想心得,呼吁城市居民从身边做起,珍惜环境,将垃圾分类。
在活动开始前,作为万科馆名誉馆长的王石,带领着到场嘉宾参观了万科馆。万科馆由五个独立的展厅构成,分别讲述了五个有关生态环保的“尊重”的故事。
世博会旗登顶珠峰
今年不同的是,他带下了他每天产生的800至1000克的垃圾。
2003年,王石以52岁的“高龄”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当时国人中登顶珠峰的最年长者,那一年,他曾遇上氧气瓶变空的惊险。
对此,王石并不以为意,下定决心要刷新由自己创造的纪录。今年,59岁的王石依然精神抖擞地上路,并成功地在5月22日早晨7时40分从南坡登顶珠峰,将世博旗帜首次带上峰顶,59岁的王石也再次改写了中国人最大年纪登顶珠峰的纪录。
但今年不同的是,他带下了他每天产生的800至1000克的垃圾。
七年前,成功登顶珠峰更多是满足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七年后,更多的是环保行动的使命感,王石昨日现场号召大家垃圾分类从身边做起。
个人排泄物也收集带走
这一次登顶,他依然没有感觉到恐惧,而是坚持背着他的生活垃圾下山。登山者都明白,多带一丁点儿的行李上下珠峰都耗费好多倍的体力。
据介绍,“零公里行动”是国内首个倡导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行动的民间环保活动,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在珠峰北坡7790米以上开展的珠峰清扫;二是在全国近20个城市上百个社区开展自愿参与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的活动;三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主流影响力,在互联网社区中开展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的互动。
2010年5月22日上午,王石等六人组成的“零公里行动”南坡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且将上海世博会的旗帜带上了世界最高峰。
王石介绍说,此次“零公里行动”南坡登山队所有的队员在登顶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甚至排泄物,均用特别包装进行了收集,由队员独立地运回了山下。“每天我们产生的生活垃圾是800至1000克,我们登顶整个过程用了50天。除了小便,任何垃圾包括排泄物都要带下来。”
2003年首次登顶珠峰时,王石的氧气瓶变空,他曾经历生死的考验。2010年,王石说,第二次登顶,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他的坚持,让世博会旗帜首次登顶。“有一种梦游仙境的感觉。”王石说。
今年登顶,他比第一次更勇敢,脱下口罩与眼镜,但随之而来的是“雪盲”,“我发现左眼失明,医生讲4个小时不能见光,且4小时后必须往下撤。”这一次,他依然没有感觉到恐惧,而是坚持背着他的生活垃圾下山。登山者都明白,多带一丁点儿的行李上下珠峰都耗费好多倍的体力。
167个氧气瓶将成展品
、346个瓦斯罐、、770米攀登用绳、62平方米残余帐篷布等。
在珠峰南坡队伍实现“零垃圾登顶
王石登珠峰捡回167个氧气瓶 将送世博园展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