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
【】笔者从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入手,对其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可分为两个重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海顿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对《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音乐风格;演奏
【】J622 【】A
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虽然已经历经了几百年的岁月打磨,却依然在人们心里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在[1]。它之所以是目前国际上大提琴比赛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比赛内容之一,在于它自身独特的演奏风格和魅力所在。这也是笔者对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以及演奏技巧进行研究的原因所在,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些许帮助与借鉴。
一、海顿生平及《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一)海顿生平
海顿是一名奥地利作曲家,1732年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小村庄里,由于其父母都是音乐的爱好者,因此海顿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生活的窘困使得海顿6岁不得不独自来到维也纳,而后由于天资聪颖8岁被选中去学习唱歌,并于50年代末渐渐有了自己个人的音乐作品。1759年,由于受到匈牙利贵族保罗·埃斯特哈齐亲王的帮助,而顺利成为宫廷乐师。至此,海顿的生活有了保障,也在此阶段创作出了十分丰富的作品出来。海顿性格乐观,加之音乐本身向人传递出的宁静、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得其备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与推崇。海顿对古典音乐、交响曲有十分大的贡献,并且有
“交响乐之父”之称[2]。1809年5月1日,海顿于维也纳逝世。
(二)《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765-1767年间,但是却一直到几十年前才被世人于贵族文库与图书馆中所发现。当时创作这首作品时,海顿年纪大概在三十多岁,已经是宫廷乐长。因此,这首作品无论是从艺术风格还是演奏上来说,都具备了一定的成熟性,节奏明快、风趣。
二、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分析
(一)《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
总体而言,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具备了古典主义时期作曲的基本特征,即强功能和声进行、奏鸣曲式、大小调体系、旋律常用音阶或分解和弦、动机发展、主调织体。就整个音乐作品表现来说,是海顿对音乐喜爱的有力彰显。清新明快的音乐节奏、合理匀称的音乐结构以及对部分章节的细致处理,无不体现了海顿通过音乐所表达出的对人生以及对大自然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状态。因此,不论是作为听众还是演奏者来说,都能从这首作品里感悟到信念和无限的鼓舞与幸福感。
(二)《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第一乐章为4/4拍,中板,C大调,格调欢快且爽朗。奏鸣曲式为:呈示部副部转入G大调,并且为双呈示部,大提琴在乐队呈示完一遍之后再进行呈示,再现部副部回到主调C大调再现。在对本乐章进行演奏时,有几个着重的点需要记住:一是在26小节结束前=演奏技巧上,应注意右手在切换和弦时不能有棱角,且为了保证音色的圆润,左手的颤指技能很重要,且颤指的速度要先慢后快,颤指的力度由轻至强,整个动作尽量保证轻松;二是在28小节的演奏技巧上,为了避免fa音到re音在转化时发生滑音,左手在指板上的转换速度一定要十分地快速精准[4]。

第二乐章为2/4拍

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