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的语篇格律解读
摘要:《新闻联播》作为承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权威载体,其新闻文本依赖自己的组织原则凝聚成宏观的新闻图式或超结构,具有语篇格律意义。通过文献搜索与对比分析发现,目前没有学者从语篇格律的新视角下研究新闻联播的播报文本。TV1播报文本进行语篇研究,解析该新闻报道的语篇节奏以及语篇组织过程中的信息脉冲,以期体现受众在短短30分钟的时间内是如何追逐繁多的信息波流,如何快速有效理解把握国内外新闻信息。
关键词:语篇格律;信息流;文本信息;语篇;新闻联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引言:英语语篇信息分布的格律观
人们在表达思想时,虽然有些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也能传递信息,但是往往需要借助于语篇。从这种意义上讲,语篇应该是超过一个小句的话语。换句话说,语篇的通常定义应该是:在口语中,至少有一对以上(含一对)的对话;在书面语中,超过一个段落以上(含一个段落)的话语。因此新闻报道也是语篇。对于语篇的信息分布,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者们一直在探讨。本文试图以新闻报道语篇为实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信息分布的格律观出发,来研究语篇格律的实际应用。
:Halliday的观点
为了研究信息在句子中的分布情况,从20世纪30年代的布拉格学派到60年代以来的Halliday,语言学家作了很多努力。布拉格学派首先提出将句子切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提出主位一般传达已知信息,述位表示新信息。Halliday(1994)继承并发展了布拉格学派的主位理论,提出了主位的标记性,对主位作了详尽的分类。值得注意的是:Halliday(2002)把语篇的信息结构看成波浪状(wave-like),在语篇意义上把小句本身看作信息波,,那么Martin&Rose更多考虑的则是整个语篇层面的信息分布。
:Martin&Rose的观点
Martin&Rose(2003:175-205)对Halliday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扩展。根据他们的观点,在语篇中,我们可以划分信息小波浪(little waves),由小句的主位(Theme)和新信息(News)构成;我们也可划分信息的大波浪(big waves),由宏观主位(macro-theme)、宏观新信息(macro-news)、超级主位(hyper-theme)和超级新信息(hyper-news)构成。
语篇的段落往往有一个主题句,从语篇的角度看,这个主题句可以被看作是更高一层的主位,即段落的超主位(hyperTheme),它不仅是段落的出发点,而且帮助读者预测后面各小句的内容。超主位之后出现的是新信息(News),随着段落的展开,新信息不断积聚,往往在最后一个小句中得以浓缩。这种浓缩的新信息就是段落的超新信息(hyperNew)。相对小句层面的
“小波浪”,超主位和超新信息形成段落层面的“大波浪”。
当然,比超主位-超新信息更高一层的是宏观主位(MacroTheme)-宏观新信息(MacroNew)。宏观主位和宏观新信息形成“浪潮”。宏观主位预测超主位、主位,宏观新信息浓缩超新信息和新信息。
央视新闻联播的语篇格律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