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还是教育语言学?* 本文系根据在2004年1月3日至6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的第一届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议中宣读的论文修改而成。
——对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属性的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俞理明袁平华
提要:二语习得研究这门学科是从语言学发展而来的,因此,人们普遍把它归到语言学领域,或称之为应用语言学。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涉及多种学科、面向二语/外语教育的一个独立领域,因此,我们认为教育语言学比应用语言学更能准确表述本学科的学科属性。文章结合我国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实际,发现由于对二语习得学科属性认识的错误,把二语习得研究笼统地挂靠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名下,这实际上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语言教学”这一思路在作怪。文章认为,二语习得学科属性虽然在国内语言界有过讨论,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里,在二语习得的学科建设上,依然没有摆脱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这一思路的羁绊,其结果是培养不出一支高素质的二语的师资队伍,从而拖了整个外语教学的后腿。
关键词: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教育语言学
引言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包括大学外语教育,不尽如人意是个不争的事实(芩建君 1999,《外国语》特约评论员 1999)。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语/二语教育理论研究的滞后,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大力开展二语习得研究学科的建设,这就不能不涉及对二语习得这门学科属性的认识。二语习得研究学科通常被等同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时甚至把二者等同,称为狭义应用语言学据桂诗春(1988)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指的是把语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其他科学领域的各种问题,而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有其特定的内涵,指语言教学,特别是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外语教学。
,因此,二语习得研究学科被看成是语言学理论在外语/二语教育实践的具体应用。而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由于受各种新兴学科的影响,语言学研究领域不断滋生出许多边缘学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相互交织的知识体系网,语言学成了各学科门类的连接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这对繁荣语言学事业,促进各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在另一方面,语言教学却受到了不断翻新的语言学理论的冲击,人们甚至以为教师只要把语言学家的最新理论应用到外语实践中就能解决教学的根本问题。但外语教学的实践一再证明,语言教育是一个由各要素组成的多层面立体结构,除语言这个要素外还直接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直接相关,涉及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组织管理等众多内容,远非语言学所能涵盖或取代,所以任何单一的语言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终归是有限的(孙兴文 2000)。可以说,虽然作为语言教育基础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首先是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开始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二语习得更多的是涉及到教育研究领域,这种研究重心的转移是该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认为,二语习得研究这一学科从本质上看,是教育学中的一门,称之为教育语言学比应用语言学更为贴切。澄清了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属性,就可以把我们的视线不过分地集中在语言学这一领域,从而打开本学科的建设的思路,改变目前外语/二语教育理论研究的滞后状况,能让我们的学科真正担当起对我国的外语教育的指导作用和领路人的作用。
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性质和任务
二语习得理论是一门系统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本质和习得过程的学科。具体说来,这门学科研究语言学习者在掌握母语后是如何习得另一套新的语言体系,也指同时习得母语与第二语言;研究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还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之间的巨大个人差异等。 Ellis (1994) 将二语习得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
?
?
?
如果前面第一和第二个问题着重论述学习(learning)的问题,那么第三个问题的重点就是研究语言学习者个人(learner)的问题,指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节奏,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上的差异。第四个问题研究课堂教学对二语习得造成的影响,课堂正规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和外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也可以用如下图表(Ellis 1994:18)来表示:
表1:二语习得研究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cus on learning Focus on the learner
Description Explanation
Area 1 Area 2 Area
应用语言学还是教育语言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