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代宗师吴昌硕和他的孝子贤孙.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代宗师吴昌硕和他的孝子贤孙
吴昌硕(1844-1927),别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东迈(1886-1963),又名吴迈,吴昌硕第三子。曾任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6年起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著有《吴昌硕》《吴昌硕谈艺录》等。
吴长邺(1920-2009),国画家,吴昌硕长孙,吴东迈长子。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美协会员、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著有《我的祖父吴昌硕》。
吴越(1958- )书画家,吴昌硕重孙,吴东迈孙,吴长邺幼子。现任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浦东政协各界人士书画会常务副会长。
在摩天大厦林立的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一栋园林老宅特别独特显眼。走进老宅,匾额上是沙孟海题写的“一代宗师”四个大字。这里是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所在地,迎面走来的身形高大、浓眉大眼的中年人便是现任执行馆长、吴昌硕重孙吴越。
从20世纪80年代起,吴越就辅佐父亲吴长邺着手整理编纂吴昌硕回忆录。吴长邺于1997年著成《我的祖父吴昌硕》一书。近十年的岁月中,吴越随父亲拜访了曾祖父生前好友的后人,听闻了诸多家族轶事。都说吴昌硕一代宗师,桃李满门,培育出齐白石、张大千等二十四位大师级艺术家,殊不知其膝下孝子贤孙为了传承吴门的翰墨文脉,也是历尽艰辛,费尽心血。
少年坎坷,刻印辞官
1844年8月1日,吴昌硕出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户书香门第。曾祖是前清国子监生,祖父是嘉庆年间的举人,父亲也在咸丰辛亥年中了举,不过他不愿为官,唯独以耕读为乐。与万氏结婚后,生有三子一女,吴昌硕排行老二。因为父亲替无力抚养子女的二伯父收养了两个侄儿,所以吴昌硕算是家里的老三。
受父亲的影响,幼年吴昌硕也养成了厌官好学的性格。他的求知欲要比村里其他小孩旺盛许多,一开始跟着父亲念书,后来去邻村的一个私塾就学,每天翻山越岭,往返十多里路,风雨烈日,从不间断。
可惜十七岁那年,清军追着太平军,从安徽打到浙西,村里一片狼藉。连性命都难保了,哪还能读书?吴昌硕的两个兄长和弟妹都在兵荒马乱中死去,他跟着父亲一路逃难,才留得一条性命。哪知,一天又与父亲失散,只得独自一人到处流浪。
第二年,吴昌硕千辛万苦摸回村庄,探望乡亲还有他未过门的妻子。哪知母亲万夫人告诉他,他的未婚妻也已经死于饥荒了。
眼看生离变成了死别,吴昌硕悲愤交加。不久,由于时局不稳,他再次离乡逃难。逃难期间,刚满十八岁的吴昌硕靠给人家做短工过活。找不到活的时候,只能以树皮草根野菜充饥。就这样,他在湖北、安徽等省流亡了两年,一直等找到老父亲,才一起回到家乡。
在老家安顿下来后,吴昌硕便与老父相依为命,躬耕度日,耕作之余便投入书海。家里藏书已经不多,他便去借。有时为了借一部书,要行数十里路。借到了书,更是废寝忘食,不但写读书笔记,有时碰到喜欢的还把整部书都抄录下来,以便往后反复研读。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必定请教他人,绝不含糊过去。借书抄书的辛苦使吴昌硕一生都极其珍爱书籍,但凡看到断简残编,必设法加以收集补订。
吴昌硕十多岁在私塾读书的时候,上课就喜欢开小差磨刀刻印,所以最喜欢阅读的是和篆刻、书法有关的书籍,对于做官的“敲门砖”八股文却不感兴趣。二十二岁那年,在县里学官的迫促下,他勉强去应了一次考试,中了秀才后决意不再赴考。哪知五十六岁那年,吴昌硕因德艺双馨还是被同里丁葆元保举为江苏安东县(今涟水县)县令。但他因看不惯官场媚上欺下的那一套,到任仅一个月,便毅然辞官。走前还刻了两枚印章,一枚叫
“一月安东令”,另一枚叫“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刻完还觉不过瘾,又在边上题了一行字:“官田种秫不足求,归来三径松菊秋,我早有语谢督邮。”
吴昌硕之所以不愿为官,一方面是早年的经历和受了父亲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在三十岁到五十岁这二十年中到处云游,拜师交友,养成了无拘无束的习性。
三十学诗,五十学画
二十九岁那年,吴昌硕与菱湖施氏成婚,婚后即独自离家去杭州、苏州、上海等文化氛围浓郁的江南大城市寻师访友。金石书画,圈内的十八般武艺他都兴趣浓厚。
起初吴昌硕从俞曲园学辞章和文字训诂之学,为时约两年。接着他在苏州结识了大书法家杨藐翁,向他请教书法和辞章。杨藐翁为人耿直,所作诗文也简练凝重,无论是为人还是学问都令吴昌硕敬佩不已。吴昌硕便请求杨藐翁收他为弟子。杨藐翁谦逊,回信过去婉谢,并说愿和吴昌硕换帖以弟兄相称,理由是“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一

一代宗师吴昌硕和他的孝子贤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8-08-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