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吴昌硕与王一亭上海浦东。陆家嘴东路15号, 寸土寸金, 大厦林立。一栋古旧老宅, 局促其中, 却独有一番韵味。一百年前, 陆家嘴还叫烂泥渡路, 吴昌硕租下这几间破屋子, 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活。他被称为“诗、书、画、印”四绝, 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 并称“清末海派四大家”。他是一代宗师,桃李满门。他的十三个徒弟, 齐白石、张大千··· 随便拿出一个, 都是大师级别。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 日本称之为印圣。与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齐名。弟子齐白石, 60岁后方修成正果。而老师吴昌硕, 得名更晚。 40岁的时候, 吴昌硕拜海上名师任伯年为师, 学习画画。而40岁之前, 他只是一名“酸寒尉”。上扣无顶戴红缨帽, 一身葵黄色官袍。他刚刚交官回来, 袍服未去,拱着双袖, 还没来得及擦汗。这副穷酸相, 被任伯年碰个正着, 画家大笔一挥, 就有了这幅传世之作。潜行仕途多年, 他从未有过任何风光。倒是在纸笔刀石间, 活出了真我。自幼好石, 十四岁就开始治印。“与印不一日离”, 吴昌硕对于刻印, 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家境清贫, 村前小溪的石头, 破旧的方砖瓦片就是石章, 磨好的废铁破钉就是刻刀。一次刻刀划破了手指, 伤口很深。乡间缺医少药,烂了很久, 左手无名指竟少了一截。钝刀刻印极需功夫。吴昌硕十几年修炼, 练就了不同常人的腕力, 为其日后艺术造诣奠定了基础。拜任伯年为师的时候, 任伯年让他画一幅看看。吴昌硕没学过不敢画, 在老师执意下随意几笔, 竟落笔非凡,用墨浑厚。任伯年只说:“你已经在我之上了。为官不达,酸寒一生, 但他的书画却从不酸寒。再艰难困顿, 艺术之道总是充满刚正之气。他画梅花, 一朵朵像酒盅那么大。有人讥笑他,他不理会, 越发随心去画, 他最恨画家墨守成规。他不守古法, 用西洋红画花卉。变水墨为五彩, 变重墨未重彩。他的荷花, 古拙、腴润。他的梅花, 冷艳、浑穆。古拙中透出力度、透出美感、透出趣味, 他赋予中国绘画一种新的情感。历经宦海沉浮,家仇国恨, 走过兵荒马乱的吴昌硕是个文人, 他的画却不似旧代士大夫那般纤弱。他的画饱满向上,苍茫有力, 金石之气迸发,一派磅礴气象。 65岁, 吴昌硕的画自成面目。创造了中国画新的审美意境, 成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68岁, 他再一次重启人生。上海光复后的深秋, 这个前朝遗老, 一身长袍,扎个小髻, 靠着画艺闯荡上海。 69岁, 他在西子湖畔, 被公推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以印为主,兼及书画, 西泠印社保有12000件文物, 107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镇社之宝《三老碑》, 就是吴昌硕募集8000银元, 从日本人手里赎回。这个“以汇流穷源, 无门户之派见”, 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天下第一名社, 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昌硕及其著名弟子 1,吴昌硕(1844-1927,终年84岁,1872年初到上海,1912年正式定居上海。)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岁朝清供图》轴,清,吴昌硕作,纸本,设色,, 《荷花图》轴,清,吴昌硕绘,纸本,设色,, 右上方以篆书自题:“石师泼墨,往往如此。乙巳秋中吴俊卿。”钤“吴俊之印”白文印。乙巳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昌硕时年62岁。吴昌硕牡丹水仙图轴《牡丹水仙图》轴,清,吴昌硕绘,洒金,设色,,。本幅款署:“梅生沈老伯大人德配伯母周夫人七十双寿。俊卿敬画。”吴昌硕玉兰图轴《玉兰图》轴,清,吴昌硕绘,纸本,设色,,。吴昌硕富贵牡丹设色纸本1919年作(,2010年12月北京保利) 吴昌硕花卉四条屏纸本设色甲辰(1903年)作(1725万元,2011年中国嘉德秋拍) 1915年作篆书七言联立轴等作品选 2,齐白石(1864-1957,终年95岁,1903年初到上海,1909年到上海卖画。) 当代中国著名的画家和书法篆刻家。原名齐纯芝,号渭清,祖父取号兰亭,老师取名齐璜,号濒生,别号寄萍老人、白石山人,后人常将“山人”二字略去,故后常号“白石”。齐白石也和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齐”。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作品。齐白石《水草小虾》中国美术馆藏齐白石作品《知了三贝叶》《枯荷蜻蛉》——此作笔墨凝练,老笔纵横,形神兼备,将水墨工夫发挥到了极致齐白石《农园小品》两幅齐白石书法 3,王一亭(1867-1938,终年72岁,1881年初到上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