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融合.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融合.doc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融合
:主导价值观关注导向性,主流价值观注重媒体宣传和广泛的接受度,核心价值观侧重价值体系的层次性。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是价值重构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辨析;融合
:D64
:A
:1008-6269(2013)03-0089-03
价值观既是基础性的讨论话题,也是一个日久弥新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家、社会和人的价值观发生着变迁和分化。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和内容各自发生着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混淆使用。只有理顺它们之间的差别,才能迎接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一、价值观的导入
从人文社科学的角度来看,价值就是指好坏。生活中只要是可以用好坏来进行描述的内容就是价值,凡是需要好坏判断的问题就属于价值问题;价值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在人面前、在与人发生关系时所具有所表现出来的一定作用、意义,这就是价值的本质。价值不是独立存在的,价值存在于关系当中。价值形成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自身需要的肯定,能满足社会主体需要的价值评价标准就能被人们所接受,能使社会主体的利益预期转化为现实的价值标准就具有合理性。价值的社会主体可以是社会人,也可以是由社会人组成的特定群体。
价值观是评判好坏的标准。在当前,中国存在多种价值观。从静态的角度看,中国共存着五种价值观:民本位价值观、权本位价值观、钱本位价值观、欲本位价值观、个体本位价值观。五种价值观分别认为人民、权、钱、个人享受、个人利益是好的。我国价值观是不断变化的。转型期中国人的价值观出现了五大变化,即从传统价值向现代价值、从他人导向向自我导向、从义务导向向利益导向、从集体取向向个人取向、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观的作用在于指导主体的行为,对于个人、群体、社会和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价值观的辨析
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是生活中常用的三个概念,而且常常被混淆使用。其实,它们在价值主体、强调重点、具体内容上都有所差异。每种价值观都可以通过联系各自最紧密的关键词来加以区分。
(一)官方与主导价值观
主导价值观通常被称作官方所推行的价值观。官方在阶级社会中通常是指统治阶级,具体的载体形式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政党。主导价值观由官方提出并付之于宣传和引导,其流动方向是自上而下,代表着官方的利益诉求。
主导价值观的最主要特征是其导向性。它反映的是一种价值取向,既可能是现实的利益需要,也可能是未来的利益需要,或者说是一种价值理想。官方通过一定方式推行主导价值观,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得每一个社会成员明确官方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当个体的行为符合主导价值观,官方会予以肯定,反之则会批评。主导价值观的功能在于形成一定的压力,指导人们去选择、调整或者放弃自己的某种价值观。因此,主导价值观具有统一思想形态的作用。
1949年以来,我国构建了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我们曾经片面强调整体价值,无条件要求个体为整体做出牺牲。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缺陷是缺乏对人的主体性的承认和尊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坚持以社会为本位、突出人的主体性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当代中国社会主导的价值观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融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