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相识何必曾相逢.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相识何必曾相逢.doc相识何必曾相逢
王琛瑜
:罗伯特·舒曼的《克莱斯勒偶记》Op,16是音乐会中广受钢琴家和听众喜爱的一首保留曲目,——散文集《克莱斯勒言集》和小说《公猫摩尔的人生观》。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挖掘霍夫曼的两部文学作品对于舒曼的《克莱斯勒偶记》音乐的影响,从而使我们在演奏中有更新的认识。
关键词:舒曼;霍夫曼;《克莱斯勒偶记》;《克莱斯勒言集》;《公猫摩尔的人生观》

第一节艺术家及作品简介

一、两位艺术家

(1776—1822)和罗伯特·舒曼是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文学和音乐的代表人物。
霍夫曼,全名为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自幼爱好音乐,上中学后显露出文学和美术天赋。十六岁进入大学学习法律,1808年到巴姆贝克城任剧院乐队指挥,兼做导演、作曲和舞台设计,并且教授音乐以度过经济困难。他教授贵族音乐的经历直接反映在了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小说人物中——乐队指挥克莱斯勒。同时,他开始为《大众音乐杂志》写文章。罗伯特·舒曼,1810年6月8日生于茨维考城。中学时代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1828年进入莱比锡大学主攻法律。,。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1856年由于早已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急剧恶化而逝世。

二、霍夫曼的两部文学作品

《克莱斯勒言集》包含了两组散文,主要阐述了乐长克莱斯勒的一些观点和经历。《公猫摩尔的生活观》是霍夫曼创作的高峰。有意把公猫摩尔的自传与乐队指挥约翰内斯·克莱斯勒的传记交错排列,看上去好象是排版工人的疏忽,误将当作废纸的克莱斯勒传记同时印刷了:采用某种对位法似的写作使一个市侩(公猫摩尔)的逐渐成熟与一个艺术家的备受摧残形成两条不同的线索,两个色调不同的声部,把一个无耻市侩的欢乐与一个天才艺术家的悲怆融为一体。

三、舒曼的《克莱斯勒偶记》,

标题所取正是霍夫曼两部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乐长克莱斯勒(Johannes Kreisler)之名。这组作品是舒蔓所作最主观的钢琴音乐,开头部分掌握狂乱的热情,接下来是揉和焦虑、失望、怪诞及浪漫渴求的幻想曲,然后进入高昂的抒情、冥想的遗忘。。
第二节霍夫曼《克莱斯勒言集》,
《公猫摩尔的人生观》对舒曼《克莱斯勒偶记》创作的影响

一、两人对克莱斯勒这一形象的迷恋
霍夫曼1808-1814年间在他的作品《克莱斯勒言集》中首次创造了乐长克莱斯勒这个人物形象,5年之后,霍夫曼重新回到这个角色,在作品《公猫摩尔的人生观》中证实了他对这一形象的偏爱和迷恋。在两部作品中,克莱斯勒对艺术的热情,易变的情绪,特有的幽默,同现实永无休止的的斗争以及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的热爱等性情丝毫未变。霍夫曼将自己的很多经历和感情融入这个角色,如克莱斯勒的生日和霍夫曼的相吻合(1月24日);克莱斯勒同现实中的霍夫曼一样是被叔叔抚养长大;霍夫曼在现实生活中柏拉图式的爱情,和克莱斯勒一样献给了名叫Julia的女子;现实中的霍夫曼也养了猫并起名摩尔;克莱斯勒为了生计屈

相识何必曾相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