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地塞米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维普、中国期刊数据库检索国内2009年1月~2014年1月的学术期刊中,关于地塞米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文献,搜集248例资料完整的应用地塞米松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呃逆、过敏性休克、精神异常所占比例较高,%(32/248)、%(41/248)、%(24/248)。146例患者在首次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本组患者除2例死亡外,其余246例均转归良好。结论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多种多样,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关键词:不良反应;地塞米松;临床表现;一般规律
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长效药,其具有抗休克、抗毒、抗过敏、调节糖代谢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病、自身免疫性及过敏性疾病等。活动性肺结核、进行性精神病、糖尿病、血栓性静脉炎、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1]。近年来关于地塞米松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也有增多趋势,如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十分严重,甚至还可导致死亡[2]。本研究旨在分析地塞米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在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医学学术期刊条目下,输入关键字"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在检索出的文献中,选取国内2009年1月~2014年1月的相关文献205篇,并大量查阅原始文献,排除资料不全文献。最终筛选出符合ADR(药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满足要求的154篇文献(248例)。对24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地塞米松用量、用法、给药方式、转归、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248例患者中男性162例(%),女性86例(%),年龄在15~82岁,平均(±)岁,其中<20岁38例(%),20~39岁95例(%),40~59岁62例(%),60~79岁46例(%),≥80岁7例(%)。
、给药方式本组患者中,静脉滴注给药95例(%),静脉注射给药61例(%),肌肉注射给药31例(%),口服给药29例(%),皮下注射2例(%)、雾化吸入2例(%),局部注射16例(%),其中脐推3例、骶管注射4例、球后注射2例、下鼻甲注射2例、眼外直肌注射4例、高位硬膜外注射1例,先口服再静滴1例(%),长期口服后局部给药6例(%),其中脸部用药2例、眼部用药4例。
静脉滴注给药剂量:40~500ml葡萄糖(5~50%)+~;口服给药剂量:,3次/d;肌肉注射给药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剂量:~。过敏性休克(41例)患者中,22例为静脉注射给药,13例为静脉滴注给药,4例为肌肉注射给药,1例为骶管注射给药。
24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见表1。
地塞米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