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简评《街头文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简评《街头文化》.doc简评《街头文化》
:近期有幸拜读王笛先生的巨著《街头文化》,此书的英文版于2003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本于200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拜读此书后引发感想,在此笔记下来。
关键词:街头文化;评论
:I06 :A:1673-0992(2010)11-0000-01

从本书的题目,我们不难看出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成都的“街头文化”,正如王教授在本书的导论中所说“本书并非成都城市史的综合研究,而集中在成都的街头文化”。[1]围绕着这个中心,采用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述。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导论,在导论中就本书的一些问题,如资料的分析、下层民众、公共空间、大众文化等做了一些简要说明。第八章是结论,在结论中,“从一个比较广的视野来综合估价内陆城市成都的街头文化、公共空间和下层民众的演变及其意义”。[2]二至七章又将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2-3章),主要讲民众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公共空间分为三部分:日常生活空间、商业空间、节日庆典空间,介绍了民众在公共空间的生活状况以及对空共空间的使用。第二部分(4-5章)主要讨论了20世纪初的改革运动对街头文化、街头生活和公共空间的影响,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民众与改良者的关系。第三部分(6-7章),第六章的题目为
“冲突”,这是想要证明的论点,通过对从家庭到邻里的论点,茶馆各阶级及其冲突,汉人和旗人,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冲突,以及妇女向男人世界的挑战,下层民众的抵抗等等的论述,来说明:公共空间总是充满冲突的。第七章主要是说由于政治的动荡,辛亥革命后的街头文化逐渐趋于政治化。
阅完此书,我收益颇丰,也才知道什么是饱学之士,什么是术业有专攻。我觉得本书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采用叙事的方法来写,加之引用了很多奇闻异事,使文章读起来诙谐幽默,使本书可读性很强,适合大众人群。在序中就写道,试图通过叙述和描写引导读者进入“事件”内部, 让他们“身临其境”来对“事件”进行观察,力图把复杂的问题分析得简单易懂, 力图以比较明了、直接、清楚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理论和术语, 其目的是使不仅本领域的专家, 而且其他领域的学者、甚至大众读者都能读懂、而且喜欢看下去。我想的目的基本达到了。例如对卖小吃的商贩的描写——“一根扁担,一边挂着木桶,里面放上锅碗瓢盆,另一边挂炉子。一个抽屉可以随时打开,里面放满了豆瓣、酱油、红辣椒、姜米、香料和泡菜等调料品。”再配上街边小吃的四幅插图,再现了那个历史年代,这使我们自己仿佛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个年代,成了书中人、书中事。《加拿大历史学刊》就说道“本书写出了一个鲜活的历史”。
第二,视角的独特性。马敏教授指出“王笛新著之‘新’, 似乎还不在于典范转移中的全局之新、范式之新,而是一系列
‘视角转移’所造成的感觉之新、领域之新、方法之新。”[3] “把视角从精英转向普通民众、转向城市的日常生活时, 一系列与公共空间相联系的新视点、新问题便浮出水面, 大大加深和丰富了我们对城市文化的认识, 同时也使我们对城市现代化的具体进程和诸多面相有了更为全面的把握。”[3]以往的书目往往是透过精英的眼睛,通过精英的言语来考察由精英和政府所倡导的改革运动,以及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本书则不同,从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那些在历史上不曾留名的

简评《街头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