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的守护
汪福梅
三皇宫,因供奉伏羲、神农、黄帝三皇而得名,是樟树药文化遗产中唯一现存的,也是最大、最完整的一处药业胜迹。三皇宫的前身是樟树药材商为纪念历代神医、圣手集资修建的“药师院”,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并改名为“三皇宫”。
樟树镇因有悠久的药业史而灿烂辉煌,三皇宫不仅是祭祀中华始祖和历代药王的殿堂,也不仅是全国药材交流及药商的活动场所,更是樟树药帮的精神图腾。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三皇宫。跨进八字门楼,穿过前庭,越过天井,步入正殿。那高大雄伟的建筑,栩栩如生的中华始祖及历代药王塑像,以及案前缭绕的香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这座神圣的道教殿堂,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之后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并且香火越来越旺,不得不让我对三皇宫的守护者油然生出一种敬意。
这一天,我有幸见到了三皇宫的老道长杨涛金女士,这是一位温厚慈祥而虔诚的女性,虽早已年过花甲却精神矍铄。听朋友说就是这位女性把濒临崩塌的三皇宫及时修缮并重新让她恢复生机的。我觉得能担当起这样重任的决不是一般的女人,不禁对她肃然起敬。一种强烈的愿望促使我对杨道长进行深入的了解。
杨道长,俗名杨涛金,法号杨罗金,1951年2月3日生于新干县大洋洲塘溪村。年轻的时候就对宗教特别是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实现她多年的夙愿,1995年,她在峡江县仁和镇修了一座玉皇庙,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与信任,香火越来越旺。但身为樟树人的杨道长,对樟树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有一次,她3岁的儿子(现在的聂乐平道长)看见当地有人将功德箱里的钱据为己有,便劝母亲回樟树。一向主持正义的杨道长便有了回樟树将道教文化发扬光大的想法。
1999年农历初二,杨道长来到樟树閤皂山崇真观进行考察。樟树的几位信友也热情相邀,杨道长回樟树的愿望更迫切了。
市民宗局局长见杨道长回樟树的决心很坚定,建议她到临江万寿宫去看看。临江万寿宫一位老者在管理,有意与她共同维护净明派道教,但鉴于万寿宫当时佛道共修等原因,她只得放弃了。
虽然几经周折,但杨道长回樟树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1999年农历11月,市民宗局局长建议她去看看已关闭多年的三皇宫。
一种巨大的感应力量,让杨道长很快应承了这项重任。直到今天想起当时的情况,她仍然很激动地说,“我一踏进三皇宫大门时,便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对破烂不堪的惨相,我就像看见一个长久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一样,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同情心。说到伏羲,我又怦然心动,似乎有了一种感应。继续往里走,抬头看见正殿右上方一根梁快要塌下来,立即感觉有一个声音在叫我:杨涛金,你要赶快来救我呀。
顿时,一股气流从脚心往上冒,眼泪涌出来……”
在与生俱来的护道情感的驱使下,杨道长前往贵溪龙虎山天师府,拜见第64代张天师张金涛,得到张天师的首肯和支持。然后前往民宗局、统战部接受修缮和守护三皇宫的使命。
为了能早点拿到批文,杨道长在市背街租了个房子住下来。她一边四处拜访有关领导,一边运作修复三皇宫事宜。寒冬的一个日子,杨道长坐火车到鹰潭,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天师府,请道友帮忙,找高师塑造三皇神像。在天师府足足等了三天,才找到了合适的塑像师。圣像一塑好,她就马不停蹄地将圣像迎请回樟树。得到领导的赞许后,便赶紧写了几份申请报告,先后呈送给市民宗局、统战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省道教协会和宗教处一处的领导。
几年来,杨道
虔诚的信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