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点点”通
——探寻师生沟通的“知音之道”
梁坚
今天,我们要一起分享:
【心要篇】
◆本质——定义沟通的“魔鬼词典”
◆要素——调和沟通的“三种原色”
◆障碍——搬走沟通的“三座大山”
◆规律——玩转沟通的“四大法门”
【心术篇】
◆聆听——“言传”还需靠“意会”
◆表达——“婆心”未必要“苦口”
◆体语——此时“察颜”胜有声
◆批评——“坏话”也能好好说
◆表扬——“高帽子”里有门道
一、本质——定义沟通的“魔鬼词典”
沟通是一般的谈话
沟通是教导和劝解
沟通是提供意见和建议
沟通是替人解决问题
沟通是安慰和同情
沟通是批评或指责
沟通是……
沟通是上面所有的回答,也不是这些回答。
沟通是什么?
沟通是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彼此能建立一种安全感,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并能达成某种共识及促进自我的认知与发展。
二、要素——调和沟通的“三种原色”
1、真诚
“人的自我疏离和缺乏真诚的相交,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自己又难以觉察。彼此之间不信任,彼此之间很多批评论断,却太少体谅和宽恕,以至人人都为自己设下防线,放出烟雾,以维持表面的平静与和谐。”
——林孟平
◆有良好的意愿和动机,常以“助伴”角色出现
◆能适度的自我开放,同时也承认自己的局限
◆自然流露,表里一致
2、尊重
“尊重不单是一种态度,不单是对人的一种看法,尊重是一种价值,换言之是用行为表达出来的一种态度。”
——伊根
◆接纳:不管“是怎样的一个人”,只管“是一个人”,不随意做出判断,不轻易否定与批评。
◆关注:不以指导者、教育者自居,而是抱持着理解、信任的态度,通过聆听、抚慰和回应等方式表达积极的态度。
3、同感
“能准确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如感受自己的一样。”
——林孟平
◆他现在的处境是什么?
◆他在想什么,感受如何?
◆这件事对他有什么意义,希望怎样?
良好的沟通,最关键的在于不要仅仅以自我的价值观体系和知识系统为出发点。
三、障碍——搬走沟通的“三座大山”
1、唠叨:
事无巨细,不分场合,话特别多,而且多是指责,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敌意和对抗。
“你看看……、你还要我说几遍、我这几天都在强调哈……”
2、强迫:
通过命令、威胁、揭露等方式将个人的意见和喜好强加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的自主,造成学生的敌对情绪
“你给我站起来、如果你再不改,我就请家长、你做的那些事,以为我不知道啊”
3、角色固着:
A、教师常见的12种角色:社会的表征,行为的示范者,知识来源和学习助手,学生行为的裁判和调解员,团体领袖,自信的支持者,代理家长,不良行为的侦探,保姆,偶像,亦师亦友,泄愤目标或替罪羊。
B、不能根据场景和对象进行角色的调整,容易造成好心办坏事的无效沟通。
四、规律——玩转沟通的“四大法门”
法门一:事半功倍的“首因效应”——良好的
第一印象有助于树立教师形象
◆做好”五个一”
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课、第一次作业、第一次集体活动、第一次偶发事件
◆注重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交往技巧、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
心有灵犀点点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