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员的素质力量训练
摘要随着21分每球得分新赛制的推出,羽毛球比赛的节奏更为紧凑和快速,致使羽毛球比赛结果不可预知性大大增加,原有赛制下的羽毛球技战术也需要随之发生改变。羽毛球运动员若要在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就必须具备快速进入比赛状态并且展开主动进攻和快速进攻的能力,因而对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别是力量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本文立足于羽毛球运动员素质力量训练的特点,对羽毛球运动员的素质力量训练的部位和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在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同时加强力量素质训练,本文从羽毛球运动员素质力量训练的特点出发,对羽毛球运动员素质力量训练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一、羽毛球运动员素质力量训练的特点
所谓力量即人体肌肉紧张而克服或抵抗阻力的能力,通常包括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而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以突出技术技巧为主的运动,与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相比并没有特别剧烈的身体对抗,更多的是强调运用“巧”劲来尽可能地将动作幅度减到最小并确保发力集中,进而提升技术动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推动技术水平的提升。因而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说,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肌力和力量耐力,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优秀的快速力量即爆发力。
一般来说,力量素质训练包括动力性训练和静力性训练。结合上述分析,从羽毛球运动特点来看,羽毛球运动员上肢整体运动主要依靠肌肉爆发力作用于手臂的延长线——羽毛球拍来完成击球动作,而下肢运动主要是依靠步伐移动来快速移至羽毛球落点从而配合上肢运动完成击打。由此可见,在羽毛球运动中无论是上肢运动还是下肢运动都产生了明显的位移,使人体或器械产生加速运动,是速度力量的集中表现,符合动力性力量练习的特征。
二、羽毛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点部位及手段
(一)羽毛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点部位
羽毛运动是由上肢、下肢、躯干共同组成的整体协调性运动,根据上述羽毛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点,若要提升力量训练的训练效果,就必须依据上肢、下肢、躯干在羽毛球运动中所承担的主要动作来分析明确力量训练的重点部位,做到“对症入药”,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手段。
羽毛球上肢技术动作主要是通过肩、大臂、肘、小臂、手腕相互作用来实施快速“弯曲—伸展”鞭打式挥臂动作进行击球,依次包括准备姿势和击球两大阶段。
准备姿势,准备姿势的主要动作是上臂外展、稍后伸、屈肘并且手指握住球拍保持放松状态。该姿势参与肌肉主要有因上臂外展而拉伸的肱三头肌、准备与击球动作连接而处于放松状态的屈腕屈指肌。
击球动作,击球姿势与准备姿势紧密衔接,上肢由准备姿势的屈曲状态顺势做伸展动作进而完成鞭打式动作。该姿势参与的肌肉主要有完成伸展斜方肌、肩关节处的内收肌、胸大肌、背阔肌以及击球瞬间引起突然爆发性收缩的屈指屈腕肌。
羽毛球下肢技术动作主要是通过髋、大腿、膝、小腿、踝及足肩相互作用来有节奏地完成垫步、并步、跃步、跳步、跨步等多种复杂的步法移动,也依次包括准备姿势和移动两大阶段。
准备姿势,同上肢准备姿势一样,由于羽毛球运动步法移动爆发性强,该阶段主要技术动作是下肢的屈曲,即为下肢做各种爆发性步法移动而预先尽可能地拉长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和股二头肌,以便获得更
羽毛球运动员的素质力量训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