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图书馆的消防安全隐患调查报告
程思指导老师:周健
摘要:同济大学图书馆经多年加建,且具有极其独特的悬挑结构。这两点特殊状况使得图书馆的安全问题在设计之初就有一定的限制,加上后期不善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安全疏散隐患。另一方面,图书馆建筑因其极高的火灾荷载和人流量使其消防问题急需得到重视,因此,调查图书馆的安全隐患成为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图书馆防火分区疏散核心筒
同济大学图书馆总馆建筑由60年代始建,后经1990与2002年两次加建,如今是建筑面积22225平米的11层建筑。总馆作为藏书超过100万册的高层建筑,按《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属于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大量的可燃物决定了大量的火灾荷载,加上极高的人流量,使得图书馆的火灾预防和安全疏散问题在校园建筑中尤为突出。
由于多级加建的特殊性,总馆在防火分区上基本遵从不同年代独立划分的原则,防火分区结构清晰。从每层平面看,南面的裙房两翼各为两个防火分区,各有一部疏散楼梯;中间老书库为一个防火分区,向两边有安全出口;北部阅览室极其夹层为一个防火分区,由两侧的室外疏散楼梯和开向玻璃通廊的安全出口进行疏散;两个塔楼每层各为一个防火分区,由核心筒中的疏散楼梯疏散。这些防火分区是笔者按防火分隔进行考察划分的。(如图1)剩下的两个通高空间中使用开敞楼梯而形成立体的防火分区,其一为北部两层通高玻璃通廊,其二为南部中央大厅与门厅形成的未有防火分隔的中庭空间。另外,地下室有相应的防火分区。
图1:图书馆防火分区简图
防火分区
楼梯
含有通高空间的防火分区
总体而言,建筑的防火分区明确,疏散楼梯的位置基本能满足办公、阅览等多种人流的需要,且防火分区间和重要出入口处的消防报警设施覆盖了防灾需要。然而,由于加建、改建的工程局限性,也给图书馆的消防问题留下了不小的隐患。以下即按照不同使用空间分别分析火灾隐患问题。
:
图书馆中央椭圆形大厅加建于原有平面的庭院中,是高约9m、面积约为1300㎡的大厅空间,二层有天桥穿过。大厅与老书库有防火门隔开;且与庭院有四个安全疏散口位于椭圆形的对称部位,向室外疏散方便,这些都是疏散的有利设计。门厅中设有自动喷淋(中央大厅没有喷淋),整个贯通空间满足小于2500平米的一类建筑防火分区规范。
图3:未有防火卷帘分隔的开敞楼梯作疏散用
图2:中央大厅通往室外庭院的疏散口
问题1:开敞楼梯作疏散用
按照疏散示意图,这个分区内使用门厅的两部未设防火分隔的开敞楼梯进行疏散。按照《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开敞楼梯指在建筑内部没有墙体、门窗或其他构配件分隔的楼梯,不能作为逃生用。事实上,这两部开敞楼梯在火灾发生时将承担极大量人流的疏散,包括书库方向经过天桥而来的人流、休息室的人流以及两翼期刊阅览室的大量人流(这是因为裙房两翼的疏散楼梯位置偏于北部办公区域,与靠南的阅览区某些部位距离超过30m;而且阅览区的使用者“走来时路”的行为特征)。试想当门厅起火,火警响起,急于逃生的人们却来不及判断失火位置,由书库经天桥而来的人流、两翼阅览室的大量人流涌向这两部楼梯,密集人流使得逃生时间较长,而此过程中烟情与火情却未能被有效隔绝。为了弥补,在门厅吊顶设置了自动消防喷淋设施,这大概也是当初设计能够
同济大学图书馆安全隐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