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妙谱新曲
[题目设计]
请以“‘弄斧’应到“班门”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一、审清题意
1.“弄斧”的主体
相对于“班门”中的鲁班而言,“弄斧”的主体应局限于“非名家、非大师、非行家、非高手”等一类人物,其学识、见解、地位、声望、能力、本领与行家里手相比较,均稍逊一筹。
2.“弄斧”的行为
“弄斧”应解释为敢于在名家、大师面前质疑、抗争、挑战、比拼、展示,不迷信、不崇拜、不惧怕权威,不甘居卑下,相信自己又急欲超越自己的一种行为、一种做法、一种表现。
3.“弄斧”的必要性
“应”即“理应”“应该”之意,没有与高手过过招,就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没有勇气在高手面前露丑,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实力;没有与高手比试,就不可能被高手关注乃至赏识;不到“班门”弄斧,就不能提升自己,就不能超越前人。
4.“弄斧”的对象
“弄斧”的对象,即如鲁班一样的名家、大师、行家、高手,无论是拥有的学识、才艺,抑或是内在的人品、素养,均具备了做一名名师的基本条件,属于货真价实“原装”的伯乐。
二、论述重点
“班门弄斧”原指在木匠的祖师爷——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缺乏自知之明、不自量力的愚蠢之举,令人不齿。而本文“弄斧”“班门”则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反弹琵琶,尽显“弄斧”于“班门”之利:它是一种崭新的理念,又是一种成功的捷径。文章宜从以下几个方面侧重论述:
1.“弄斧”的原因
鲁班是一代名师,所以真正想跟随鲁班学习木匠手艺的不在少数,但真正最终能拜倒在他门下的,想来不会太多,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是每一个综合素质很好的人,都一定能遇到一位好的师傅;即便遇上了,能不能进其门,还得考虑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更多的只是机缘巧合而已。因此,只有“弄斧”“班门”,才有被关注乃至被赏识的可能。
2.“弄斧”的必要性
论剑上华山,打坐进禅院,“弄斧”到“班门”。棋界素有“与高手下棋是享受,与弱者下棋是忍受”的谚语,充分说明了“弄斧”“班门”的必要性。其一,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反弹琵琶妙谱新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