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doc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历史赋予哲学社会科学以揭示人类规律和推动文明进步的使命。与自然科学的揭示一般物质世界的必然性不同,社会科学作为一种“历史性科学”和“解释性科学”,不但要揭示社会规律的必然性,还要揭示把这种必然性变成现实可能性的社会力量和实现道路。
古今中外历史表明,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一定是以思想的大发展为先导,也一定是以思想的大丰收为结果的,因为深刻的社会实践需要伟大思想的引领,生动的社会实践又催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说,
“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
从中华文明史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出现思潮涌动、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正进入铁器时代,铁器应用于牛耕技术使生产力得到发展,私田制开始替代井田制,生产关系发生变化;铁器应用于战争使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力得到提高,战乱成为常态。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时期,奴隶的觉醒反抗与奴隶主的挣扎反扑、封建诸侯的出现形成与割据抢占,使春秋战国500多年经历了600多场战争,是社会动荡最剧烈、社会变革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阵痛期。社会秩序被破坏,价值观念没形成,旧的体制被摧毁,新的制度没建构,战争带来重组,动荡产生变局,阵痛分娩思想。因此必定会有思想家东奔西走,振臂高呼;必定会有形形色色的政治主张、社会思潮应运而生,风云激荡。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弛、私学兴盛、杏坛遍地,宽松、开放、自由的社会背景和学术环境给了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讲坛、平台、渠道,于是各家竞相登台,诸子各树一帜,各领风骚两千年。
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公元前400年前后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的一次智慧大爆炸时期,东西方涌现出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如中国的孔子、“古希腊三贤”、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古印度的佛祖释迦牟尼、古波斯的先知等。基督教的前身《旧约圣经》也在这一时期诞生。回望2500年前的那段岁月,人类思想的天空是多么的绚丽与辉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与
“古希腊三贤”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他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比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年长124岁,比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还要年长82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先哲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所以说,孔子是中国的慧根、人类的福根,他圈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确立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
再从人类文明交流史的角度看,孔子以后,诸子百
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