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书.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间实验报告
2010年——2011年第 2学期
实验课程: 摄影测量学
实验班级:08级地理信息系统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重庆交通大学测量与空间数据处理实验室
目录
实验一: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实现
实验二:人眼立体相对观察
实验一: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实现
实验目的
通过用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C++或者C语言、C# 、VB语言)编写一个完整的单片空间后方交会程序,通过对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进行计算,运用共线方程式反求输出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并评定精度。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单片空间后方交会的原理、方法,体会在有多余观测情况下,用最小二乘平差方法实现解求影像外方位元素的过程。通过上机调试程序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器材
航片坐标量测数据,控制点成果表,航片摄影参数等:
①已知航摄仪内方位元素:f=㎜,,摄影比例尺:1/50000
②已知4对控制点的影像坐标和地面坐标

影像坐标
地面坐标
X(㎜)
y(㎜)
X(m)
Y(m)
Z(m)
1
-
-



2
-




3
-
-



4





试计算近似垂直摄影情况下空间后方交回的解
③要求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实验原理
以单幅航空影像为基础,从该影像所覆盖地面范围内若干控制点的已知地面坐标和相应点的像坐标量测值出发,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求解该影像在航空摄影时刻的外方位元素。由于空间后方交会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是非线性函数,为了方便外方位元素的求解,需要首先对共线方程进行线性化。
实验步骤
运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计算过程代码,其代码编写原理为:
运用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公式:
误差方程式和法方程式的建立:
空间后方交会的计算过程
为了能够在宏观上指导我们编写程序,我们需要在草稿纸上绘出程序框图。框图如下:

输入原始数据

归算像点坐标x,y

计算和确定初值Xs0,Ys0,Zs0,p0,w0,k0

︱组成旋转矩阵R
︱↓
︱计算(x),(y)和lx,ly
迭↓
迭逐点组成误差方程式并法化
次↓
数否所有点完否?
小↓完
于解法方程,求未知数改正数
限↓
差计算改正后的外方位元素
否否↓
? 未知数改正数<限差否?
否︱↓是
︱整理并输出计算结果
输出中间结果和出错信息↓
︱正常结束
非正常结束
然后按照程序框图编写程序。
实验结果
Xs=: Ys=: Zs=
t=-0. w=0. k=-0.
实验体会
本次实验在做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首先是反复地温习单片空间后方交会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即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要求用四个点地面控制点,用最小二乘法平差计算。编程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也是很多的,首先是矩阵求逆,转置的编法,然后是调试和大量错误的修改。最后又因为精度不够而使用别的方法。用逐点法化代替最先的大矩阵一起运算等等。受益很多。
实验二:人眼立体相对观察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立体镜对航片进行立体效果观测;
认识立体坐标量量测仪的操作方式;
实验器材
德国蔡司Steko 1818 型立体坐标量测仪,立体镜,航片。
实验原理
在建立人造立体视觉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两张像片必须是在左、右两个位置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摄影而获得的。
分像条件:一只眼睛只能观察像对中的一张像片,即左眼看左片,右眼看右片。
两张像片应该做如下放置:同名像点的连线应该与基线近似平行,而且同名像点间距离应该小于眼基距(或小于扩大后的眼差距)。
实验步骤
将一对连续的航片并排放在立体镜下方,
两只眼睛分别观测不同的像片,找到两张像片相同的区域,进行对比观察,
区分通过立体镜观察的航片与现实看到的航片,有什么不同点,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要适应一段时间,将会更加清楚地看到像片的立体效果。
认识德国蔡司Steko 1818 型立体坐标量测仪的构成结构,及其应用操作方式,它主要由基座、总滑床、Y车架、观测系统和照明系统等部件组成。
五、实验结果
立体镜的主要作用是使一只眼睛

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b21547
  • 文件大小104 KB
  • 时间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