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化涵养重在“养”.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化涵养重在“养”
摘要:和谐的语文课堂应充分发挥它的文化功能。文化精神的涵养需要有系统的学识、历史的积淀和知识的融会贯通,而这些都要靠虚心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累。文化涵养重在“养”。
关键词:教育模式语文教育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2-0077-02
作者简介:汪莉莉(1975―),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宁波大榭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闫晖(1972―),女,山东济宁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宁波大榭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通过观摩和研究当下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和谐的语文课堂应充分发挥它的文化功能。要发挥其文化功能就要致力于文化过程的开拓与建构,也就是要打破狭隘的功利观念,跳出“小语文”的思维圈子,以“大语文”教育观来审视语文课程的问题。“大语文”体现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全体,而不是它的一部分。在其过程中,应注重语文训练过程中的情感陶冶、精神建构和个性发展。可以说,作为人精神自由的外化,语文教育的文化过程有利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完整性建构”。这就是说,加强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开拓与建构,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完整性教育。
发挥语文的文化功能必先转变学习态度和语文思维模式。中学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开拓,要求语文教学不可搞单纯的语言技术训练,不能仅仅关注、学习语文知识,还要善于体悟语文的文化内蕴和它包含的文化精神。但是,通过观摩组内的课堂教学,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注重语言技术训练,忽视了语文的文化功能。因此,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开拓,就必须首先走出语文技术训练的怪圈,充分发掘语文的文化意蕴,并从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构建中,我们要注意认清以下问题: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请看一个教学片断:
老师:《灰姑娘》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他的作者是谁?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
学生:……书上不都写了吗?不会自己看啊?
老师:这故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学生:得,这肯定要考的了。
老师:好,开始讲课文。谁先给分个段,并说明一下这么分段的理由。
学生:前后各一段,中间一段,总分总……
老师:开始讲课了,大家认真听讲。
学生:已经开始好久了……
老师:说到这里,大家注意这句话。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是明喻还是暗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注意这个词,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
学生:(又 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段话如果和那段话位置换一换,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我又不是你,我怎么会注意到啊?(又 n人开始睡觉……)
老师:怎么这么多人睡觉啊?你们要知道,不好好上课就不能取得好成绩,考不好就不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就不能.……你们要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
上述课堂教学片断是我们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堂教学现状,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以升学应试为中心,以双基为主要训练内容,从而缺乏必要的人文渗透。学生虽然是施教的对象,但并非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求知的主体,

文化涵养重在“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