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卫星城镇对合肥滨湖新城的启发.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卫星城镇对合肥滨湖新城的启发
摘要:卫星城是我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城市体系层次,它依附城市长生,依附城市发展,与城市密切相连,紧密相关。卫星城产生的目的是要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分散城市中的工业,缓解当今的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本文通过对《卫星城镇》一书的阅读,对卫星城的发展、特点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试着结合合肥滨湖新的城案例,和卫星城在我国的发展,将作为第三代新城的滨湖新城进行分析。
关键词:卫星城、发展、滨湖新城,原则政策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一、卫星城概念的提出
1915年,卫星城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台依拉在他的著作《卫星城镇》一书中提出,随后“田园城市”的追随者,英国建筑师恩维,在花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卫星城镇的方案。1924 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恩温明确提出了卫星城的概念和一系列设想。
二、卫星城镇国内外发展概况

回顾卫星城发展历史,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所谓的“卧城”,顾名思义,这些城市除了居住建筑之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上的需求,仍需去主城解决。第二阶段为半独立的卫星城,除了居住建筑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解决工作问题,另一部分居民仍需去主城工作。第三个阶段即是完全独立的新城,其特点是城市规模比第一、第二代卫星城大,并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
从卫星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由“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到基本上完全独立的新城,其规模逐渐趋向由小到大,规模大的新城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条件设置较大型完整的公共文化生活服务设施,可以吸引较多的居民,减少对主城的依赖。

我国的卫星城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在功能定位是上,它不仅包括了分担中心城区的人口就业压力,还起到了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发动机制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的发展都是由政府控制的,这虽然未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能主动地进行计划和规划。
1980年以来,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市场经济促使资源都向中心城区集中,导致资源过度集聚部经济。而郊区化的产生,背景是城市经济不是快速发展,仍以向心聚集为主;郊区化的机制是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置换,城市交通的发展,旧城改造;郊区化的结果使原来的城市由单中心城市变为多中心城市,新的卫星城和老的城市中心都得到了新的发展,不像西方城市的郊区化引起原中心城区的衰败。
三、发展卫星城的条件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具有经济实力时,才会产生形成卫星城的趋势。以我国目前形势来看,卫星城的发展主要还是依托主城的发展,特大城市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带来都市病。
为了克服与缓解都市病,也为了使自发的城市郊区化合理有序的发展,才需要卫星城来缓解这一现象。

卫星城与大城市间必须有足够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条件,使广大企业、机构和居民的出行与联系显得十分便利。这样,也吸引企业及其他机构迁移入住或者投资兴业,并吸引居民

卫星城镇对合肥滨湖新城的启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