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的教学创新.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的教学创新.doc孔子的教学创新
:作为儒家代表的孔子不仅在思想上深刻的影响了后人,而且他在教育理念上的创新对现代教育更有不少的启发。他的“循循善诱”他的“因材施教”他的“探究式教育”都值得我们做深刻探讨。
关键词:孔子;教育创新;教育方法
:K203:A :1005-5312(2011)29-0206-01

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他很多思想给予了后人深刻的影响。比如他的政论思想,他的修身之道,他的仁德孝道,他的忠信理念等等。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已被很多人阐释过,但在提倡教学改革的现在我觉得还应该重提孔子的教育创新。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这表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所谓“有教无类”,即人无所谓贫富贵贱,只要一心向学,就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孔子的学生中不仅有达官王侯之后,更有平民百姓之子。这与现代的教育情况也有得一比:旧社会的受教育是在私学,一般的穷人想学习几乎没什么条件,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得所有的人都有上学的机会,与此相比孔子只是多收了一束干肉,但在那个时代这种行为已经是有超越寻常的魄力了。
除了这种超前的教育理念,孔子的教育创新表现在他的很多可供现代人借鉴的教育方法。首先是他的“启发性教学”。《论语·子罕》篇就有颜渊对孔子教学方法的赞赏“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很多老师都说学生不爱学习,但是由于孔子的循循善诱已经使他的学生“想停止学习都不能”,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温故知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悟性,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启发要在适当的时候,但教给你东方你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方,那就不再教你了。但如果面对他的启发有所领悟他就会很高兴,子夏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絢兮。’何谓也?”这个问题上借助老师“绘事后素”的启发运用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得出“礼后乎”的结论时(《论语·八佾》)。就得到了孔子的大加赞赏。子贡在穷人与有钱人的为人态度上,借助孔子“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的点拨,提出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观点,同样得到了孔子很高的表扬:他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因材施教”是孔子另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孔子注意平时的观察,他对自己的每个学生都有根本的了解,如在季康子问哪个弟子可以从政的问题上,孔子说“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孔子把对弟子的了解运用到教学中,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论语·先进篇对子路和冉有同一个“闻斯行诸”的问题给予了不同的回答。“求也退”,他就回答“闻斯行诸”使之进;而“由也兼人”,他就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
”使之退。由于他因材施教,有意的培养学生的长处,因此他的学生中有善于“德行”的,有善于“口才”的,有擅于“政事”的,也有擅于“文学”的。
他的“探究式教育”更有可供后人借鉴之处。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就充分体现了孔子先进的教学方式。首先,为人所用发挥英雄谋略,应该是每个学子的志向,孔子提出的问题一下就抓住了弟子的兴趣,这可以说是老师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好办法。其次,教学环境的轻松为各位学子提供了开放的思维,孔子的暗示是“大家闲聊嘛,不要有所顾忌,想什么说

孔子的教学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