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学案
【考试目标】
一、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包括(1)《何梅协定》的主要内容是。(2)日本又策划,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①1935年,“”,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同年底,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
③毛泽东作的《》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三、“一二·九”运动
年12月9号,北平学生游行示威,高喊、、
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
四、西安事变
1、背景
①华北事变后,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在中共感召下。③张杨要求
④蒋介石
原因:要求和平解决的力量有、、、。
3、历史意义
显示出各阶层要求的强烈愿望。中共表达了团结抗日的诚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题型示例】
例1 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是在
A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时 B“何梅协定”签订后
C瓦窑堡会议期间 D西安事变发生后
〖解前思考〗解题关键,掌握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方针政策随之调整.
〖解析〗 2000年全忆能力。A史实发生于1933年,正时“围剿”与反“围剿”斗争激烈的时刻,不可能提这样的口号。《何梅协定》签订是1935年,红军正处于长征阶段,但面临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的关头,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共提出了这一号召。
〖答案〗B
〖解后归纳〗分析主要矛盾的变化影响政党的方针政策。共产党在1931年九一八以后,发表宣言,号召“发动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展开反蒋抗日斗争,1935年华北事变后,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领导“一二·九”运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先是实行不抵抗政策,接着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爱国将领冯玉祥、蔡廷锴等抗日反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两党开始走向合作,次要矛盾最后都服从了中日民族矛盾。(4)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①社会主要矛盾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②在一定条件下,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而成为次要矛盾。
例2 试从福建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时代背景,领导者身份、主张及策略,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分析两者异同。
〖解前思考〗首先清楚“福建事变”是指蔡廷锴,蒋光鼐等1932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一事。进而把两件历史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分析。
〖解析〗本题为2000年山西、江西、天津卷试题,是一道比较题,通过对福建事变和西安事变的比较,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从历史阶段特征入手,总体考虑各可比点的史实。福建事变和西安事变都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逐步加紧侵华,中日民族不断上升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它制约着两个事变领导者、主张、结果和影响的异同,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对蒋的策略更多地体现为“异“,结果与影响也多不同
高一历史下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