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摘要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他以自然主义哲学观为指导,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出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个性”的主张,提出了教育的阶段论。时至今日,他的理论仍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让-雅克·卢梭,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阐明了关于自然教育的理论;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态度。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
卢梭认为人性本善,他的人性观是一种性善论,认为原始社会的人都生活在自由平等之中。“最初, 好像在自然状态中的人类, 彼此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 也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 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 既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美德。”任何邪恶和不良,都是社会上学来的。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那么就要返回自然,使其避免社会的习俗,权威,偏见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接受自然主义的教育。
卢梭是一个唯物主义感官论者,他认为感觉器官是儿童智慧的工具,要让儿童以感觉经验来认识世界。不要让他过早的用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改变他的自然发展,主张12岁以前绝不读书,这样才有助于他的智力正常发展,以免让偏见和错误占据他的心灵。
二、卢梭的教育阶段论
卢梭的教学方法是
“建立在年岁不同的人们的能力总量之上的, 选择教育活动是要适应这种总量的。”在卢梭看来,教育应该按年龄阶段来进行道德、体质、智力和道德教育,使儿童各阶段所受教育有一个主题思想。
(1)在婴儿期(0-2岁), 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体育教育。卢梭认为,“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教育的条件。卢梭主张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要求衣服宽松肥大,使婴儿的肢体可以充分自由活动;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指出要“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2)在儿童期(2-12岁), 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感觉教育。这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 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 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卢梭称这一时期是“理智睡眠期”。他描绘幼儿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为“在理性发达的年龄以前,儿童所接受的只是感觉印象,不是观念”。卢梭认为,“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们是无用的。宁愿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能让他们为了学到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在感觉教育上,卢梭指出首先是发展触觉,其次是视觉,最后是听觉。他主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锻炼触觉,通过图画、认识几何形体和制图等活动训练视觉的观察能力,借助唱歌和听音乐发展听觉等等。在纪律教育方面,卢梭反对体罚,也不赞成口头说教。他提出,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
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自然后果法”。
在少年期(12~15岁), 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智育和劳动教育。卢梭认为, 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 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 激发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