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
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
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3年03月
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
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
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编写人(签字或盖章):
审核人(签字或盖章):
批准人(签字或盖章):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二、对工程进行变形观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三、编制依据…………………………………………………………… 1
四、观测内容…………………………………………………………… 2
五、监测原则…………………………………………………………… 2
六、安全监测频率及周期等……………………………….…….……. 18
七、提交成果资料……………………………………………..…….….19
八、监测单位责任………………………………………………………19
九、管理中心责任………………………………………………………19
附录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样例……………………………………21
附录二、桥梁监测点布设示意图………………………………………24
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是市级南水北调项目,通过引水隧洞将长江流域湑水河水量引至周至县黑河上游,解决西安市的饮用水缺水问题,工程引水枢纽位于周至县境内老县城的湑水河上,所引水量穿过秦岭山隧道注入黑河上游,辅助设施建立了水电站等,为西安市重点饮水工程。
二、对工程进行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本工程属西安市重点水源工程,主要建筑物有引水枢纽、输水隧洞、桥梁、发电站等,但随着工程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进一步为社会做出更大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时了解工程的运行状态,保证工程各建筑物的安全,尽早排查、发现、消除工程隐患。对工程运行状态进行长期有效的安全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2、从工程施工上看,本工程当时施工条件较差,重要部位和关键点处于冬季施工;尤其是隧洞施工变化较大,围岩类别较差,塌方现象时有发生,隧洞两次穿越主河道,洞内断层漏水、冒顶和岔洞交汇点及错车道等这些都是工程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点,同时也是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工程虽然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情况正常,但从长远考虑为了充分发挥其效益,对工程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必须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编制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其它相关的国家、地方规范、法规。
四、观测内容
序号
项目
部位
观测内容
备注
1
老县城桥
桥墩、桥面、桥台
水平、垂直位移
位置重要
处于主河道
慈善桥
2号桥
3号桥
枢纽人行拱桥
2
枢纽
坝面
水平、垂直位移
主要建筑
进口边坡
水平、垂直位移
围岩较破碎
3
隧洞
斜井与主洞交汇处
变形、轴线、沉降
围岩走向不同
进口错车道
施工期地质情况差
结构复杂
K1+965
施工期地质情况差
断层
K2+~K2+694
施工期地质情况差
塌方冒顶
K3+545~K3+555
施工期地质情况差
塌方冒顶
4
电站退水陡坡
退水陡坡、溢流堰
水平、垂直位移
重要部位
五、监测原则
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基点及测点布置原则
1)控制网布设形式
本项目建(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控制网(点),以程系统为基准建立。控制点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根据本区间待监测建(构)筑物的具体位置分布及桥梁、道路地表等监测对象分布情况,控制网分网,同观测点一起布设成闭合环网、附合网或附合线路等形式。
2)控制点布置原则
控制点布置的原则为:①基准点是检验工作基点稳定性的基准,选设在远离河道或隧道影响区的稳固位置;②工作基点是直接测点变形观测点的依据,选设在相对稳定的地段, ③控制点的分布应满足准确、方便,引全部观测点的需要,每个相对独立的测区基准点及工作基;⑤基点及工作基点要避开交通干道、河岸、松软填土、滑坡斜面及标志易遭破坏的地点。
测点布置原则
测点按设计院监测设计图纸布点位置在影响的建(构)筑物上设置,布置的原则为:①建(构)
1)基点及测点埋设方法
地表基准点及工作基点采用给基岩上打钉或埋标石的方式进行埋设。
建筑物上布设的基准点采用钻具成孔方式进行埋设,埋设步骤如下:①使用电动钻具在选定建筑物部位钻直径65
引湑济黑工程沉降位移监测方案设计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