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惠
市
第
二
十
六
中
学
张
金
山
鲁迅《铸剑》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作家鲁迅的创作及经历;理解《铸剑》中鲁迅对古代故事的提升;掌握《铸剑》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铸剑》中鲁迅对古代故事的提升 教学重点:《铸剑》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分配: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辅助
对人的精神创伤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刻。鲁迅的目的正是要打破“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一、鲁迅年谱(1881-1936)
(一)少年时代(1881-1897)
(二)南京学堂时期(1898-1902)
(三)留日时代(1902-1909)
(四)家乡教书(1909-1912)
(五)官吏时代(1912-1926)
(六)上海十年(1927-1936)
(一)少年时代(1881-1897)
1881年9月25日生,小名阿张,本名寿樟,初字豫山,后改字豫才。父周凤仪,母鲁瑞。
1892年2月,入“三味书屋”读书,塾师寿镜吾,1897年离开。
1893年9月7日,祖父科场案发。
1894年冬,父亲突然吐血,家道开始衰落。
1896年10月12日,父亲病逝。
(二)南京学堂时期(1898——1902)
1898年4月27日,投考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月15日,投考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12月18日,参加会稽县考,名列三图37。
1899年1月,参加府考,名列七图30。
1901年4月9日,祖父获释。
本年阅读严复译《天演论》,又购读日本加藤红之的《物竞论》。
1902年1月27日,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留学资格。
1902年 3月24日,赴日留学。
(三)留学时代(1902-1909)
1902-1904年,东京弘文学院普通江南班。
1902年11月,参加浙江同乡会。
1903年3月,剪去辫子。
1904年4月30日,弘文学院结业。
1904—1906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3月6日申请退学,15日获准;
6月,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学校所设的德语学校;
夏秋之间,奉母命回国完婚,在家停留四天。
1907年夏,筹办新生杂志、同周做人翻译域外小说集。
1909年8月归国。
鲁迅《铸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