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考核
摘要:文章先从事后考核的作用过渡到事中监督的作用,阐明事中监督重于事后考核,事前控制重于事中监督。最后再以事前控制为主,阐述事前控制尤为重要。
关键词:控制;监督;考核
一、事后考核的作用
市场竞争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变化,使得对项目管理层的管理也需要从粗放型的管理方式过度到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以事后考核的方式针对项目部进行绩效考核。归纳起来,事后考核的主要作用如下:
提高激励效果,进而有效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们知道,一个公司运作由“策划力、执行力和控制力”3种力决定,市场运作也一样,而业务人员特别是具体到各个区域的业务人员,更多的是完成公司的执行力的职能,因而,如果公司策划力有问题,那么,无论业务人员的工作多么到位,其结果也必然不会好,甚至是执行力越强结果越糟糕。尤其是当市场已经高度关联、相互渗透、能相互影响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此时单纯以最后结果的好坏来衡量业务人员的工作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因为权责不对等——处在施工一线的管理人员其实根本就无法对自己所辖项目的施工负全责,在这种情况下,仅以结果来衡量业务人员的绩效必然造成业务人员经常且必须为公司策划人员的错误买单。然而,实施新的管理方式,业务项目管理人员将主要只对自己所能控制的事情负责,做到了权责分明和激励的针对性,进而能有效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减少和控制短视行为
采用绩效管理的方法后,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并不是只对最后的施工产值负责,更重要的是考核他的工作内容,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再采取杀鸡取卵式的方法提升短期业绩,只能是吃力不讨好,因此能有效减少这种行为的产生;同时,由于此时对项目管理人员考核的工作与其最终的绩效——这种绩效是与公司的长线利益相关的,从而根据“人们不做你期望他做的事,只做你考核的事情”的原则,有效保障公司的长线发展的利益。
明确工作职责,保障市场深度开发
在制定绩效管理方案的时候,就已经将影响绩效的关键指标进行了分解和通过赋予较高的权重来加以强调,从而为项目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重点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同时,如果业务人员严格按照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来完成工作,能争取到较高的分数,那么,根据“控制过程结果必然”的管理思想,其结果就必然是保障公司在市场的深度开发的。因为制定绩效管理的方案就是通过考核每一个能深化市场运作的关键因素来进行的。
二、事中监督的作用
事后考核体现的是“秋后算账”,如果施工过程控制不到位,事后考核也不容乐观,所以,事中监督重于事后考核。事中监督的主要作用在于:
有助于堵塞漏洞
由于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日趋复杂、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层次多级化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使各管理者面对纵横交错的施工生产经营系统,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生产经营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这也就不可能没有漏洞。有漏洞,就有可能产生滋生腐败的土壤。堵漏防范是事中监督一个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
有助于防范规避风险
市场经济下风险是普遍存在的。所谓防范规避风险,是指对施工组织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要确定施工组织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在事中监督过程中充分了解项目部总体目标及主要业务,通过对财务收支、资金使用
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考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