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更具“心”“形”“生命力”
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了课文内容的挖掘、注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注重了创设必要的情境、注重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注重了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感悟……我们也教得累了,我们要教好字词、教好语句的理解、教好文章的写法、教会学生去感悟、教会学生去表达,我们对课文的挖掘越深越觉得语文教学的累,我们还得担心缺漏了什么,使得我们的学生考试不能得心应手。从备课到教学感觉内容太多,教学的过程就变得繁重;教学的方法也无法真正实现个性化。
在这里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一些课文课后作业的理解,与大家一起探讨课后作业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价值。
【初悟】发现课后作业题对确定教学内容的指导价值——让我们的教学有“心”
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根本,课文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含在课文的字、词、句、篇中。如果针对课文我们追求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只会是蜻蜓点水、劳而无功,因此我们要有简约的教学内容,即依据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课文自身的特点确定最主要的、最必要的教学内容。而编者已经通过简单的作业设计表达了对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的理解,并借以指明了教学内容选择的方向。
一、“观”作业的形式安排,发现阅读教学的内容组成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确定了阅读教学内容的组成
——语文旨在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特别是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苏教版语文教材从中年级开始一般都有这样的作业形式: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以生字为内容的描红既能帮助学生学会生字的书写,同时扎扎实实训练了写字的基本功;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旨在通过读、抄、用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义和蕴含的感情色彩,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的练习。
不同的课文其教学内容的组成依据课文题材、体裁、所处年段和自身特点的不同,也相对有不同的组成部分以及偏重之处,这些都在作业中得到了反映。
如:四年级上册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课后作业有:(1)朗读课文。(2)用钢笔描红:“绘、努、认、倦、列、租、杯、购、绩、误”。(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用上下面的词语“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陈列、临摹、优异、承认、震惊”。(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工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作为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由于课文的题材是人物故事,围绕
“励志学画”为重点展开叙述,所以作业中反映出应该以朗读,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对课文表达的作用以及复述故事体会课文主旨这四部分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的组成明确侧重于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如:六年级下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课后作业有:(1)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2)用钢笔描红“甸、鹃、桐、臀、漆、笋”。(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①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
让教学更具“心”“形”“生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